

盛大创新院创立背景与模式
2009年,微软亚研资深研究员潘爱民受徐世伟邀请加入盛大创新院。盛大创新院模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模式,以孵化器模式吸引顶尖人才,强调自主立项与团队组建,最终通过项目孵化独立子公司。常务副院长郭中祥以真诚招募人才,陈大年则通过技术愿景吸引潘爱民,提出“下一代计算”研究方向,与微软亚研注重论文发表的模式形成对比。
潘爱民与VisionOS研发历程
潘爱民职业轨迹因盛大创新院发生转折,主导开发移动OS项目VisionOS。其技术优势包括图形性能与硬件加速优化,目标是通过HTML5应用支持构建生态,避开安卓技术依赖。团队从零搭建架构,2011年进入工程化研发,巅峰期成员近20人。潘爱民认为2012年前是超越安卓的关键窗口期,但因盛大战略调整,项目后期面临资源缩减。
技术选择与行业竞争
VisionOS技术方向聚焦HTML5应用支持,与Flash形成技术路线竞争。潘爱民与陈大年讨论后认定HTML5为未来主流,因其开放性和低功耗优势。同期,盛大布局移动互联网版图,涵盖硬件设备(如盛大手机)和软件生态,但VisionOS最终未实现商业化。2012年,潘爱民转投阿里云OS担任首席架构师,部分VisionOS成员随其加入,而华为同期也启动操作系统备胎计划,显示行业对移动OS生态挑战的广泛关注。
盛大创新院项目管理与影响
创新院通过定期点评会实现项目管理机制设计,陈大年以温和风格主导决策,鼓励技术自由探索。尽管孵化出50多个项目(如电子书BombBook),但因业务调整,团队后期经历裁员。陈大年视创新院为心血之作,其模式介于公司研发与加速器之间,虽未持续但为中国技术人才提供了独特实验场。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