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丨故乡篇 ·《父亲的故乡》

00:00
13:29
主播信息
远行者Aynchin

远行者Aynchin

天上的风不系缰绳,地上的我们难以永存。
关注
情感笔记【原创】
--
原创散文诗歌朗读
《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
98
大约是5年前,在我大学声乐老师所建的微信学生群里,偶然讨论起《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歌,大家对这首歌颇为喜爱,老师也准备将它在近期的一次音乐会上作为演唱曲目,因为我是内蒙古人,所以老师特意邀请我出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在我之前的推文中有介绍过),我想讲的更加生动和全面,因此去网路上搜索了这首歌曲相关的资料和背景,无意中就搜到了席慕蓉先生《草原往事-我的家在高原上》的视频资料,忍不住把三集一口气都看完了,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席慕蓉先生在草原上折了一把野草,捧在手中不停的闻着,一边闻一边流着泪说:“这就是父亲所说的故乡的草的香味,这只有老家才有的草香。”此时我也不禁跟着她热泪盈眶,我在想:我生在、长在内蒙古这片土地,却从未对故乡有这番憧憬和热爱,我虽然生长在这里,但我却并不了解我的故乡。从那以后,我也追随着席慕蓉先生寻根的脚步,从她的诗中、散文中探寻她所描绘出的故乡的全貌。 她把她寻根过程的点点滴滴用文字、画作和摄影作品完整的记录在《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这本书中,接下来的日子,用这本书作为开始,我准备把这些文字和书中所提到的一些诗歌作品作为内容,通过朗读的形式,跟大家分享。现代的都市给予我们更优质的生活,但故乡永远是无法替代的,因为在那里,有我们的成长的轨迹、生活的情境、根深蒂固的文化,以及那些不可磨灭、简单温暖的美好回忆……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大兴安岭秋日山林景观

# 高山白化林灰白垂直线条

# 落叶松林金黄火焰色彩

# 原乡色彩记忆构建历程

# 族群漂泊根源追寻困境

# 父亲故乡无人到达之地

# 再生林生命复原能力

# 美感经验自然启蒙震撼

# 生命复原能力旺盛见证

# 根源追寻光影浸入库存

作者通过多次探访大兴安岭,描绘了秋日山林的独特景观:高处的白化林以灰白垂直线条排列如云雾,落叶松林的金黄与碧绿交织成火焰般的色彩,再生林的旺盛生命力见证着生态复原的可能。这些景象以无法取代的美感震撼,成为构建原乡色彩记忆的重要素材。
文中反思族群漂泊的普遍性,即使生于故土,缺乏根源认同仍如浮云。父亲的故乡成为无法触及的符号,其遗留的书籍与光影记忆虽无法完整传承,却为作者提供了追寻根源的起点。通过接纳自然的光影浸入,作者试图让记忆库存丰厚,填补乡土被剥夺的空白。
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虽已消逝为传说,但作者从现存景观中领悟生命复原能力与美感经验的启蒙。秋山的沉静硌黄、雨后褶黄与湿绿苔藓,甚至转瞬即逝的彩虹与幻化金湖,均被视作丰收时刻的绝美见证。这种对自然与根源的凝视,成为对抗时间与遗憾的力量。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