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瑞全离家,追寻心中的道路

00:00
12:01
主播信息
木棉的豆包

木棉的豆包

抖音快手:木棉的豆包 喜马拉雅:木棉的豆包
关注
战火北平|四世同堂的家国悲歌
--
*《四世同堂》老舍|豆瓣9.4 *文坛丰碑:“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人性洞察:借祁家沉浮剖析大时代下众生百态 书籍信息:作者老舍先生,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一生创作超千部作品,凭《龙须沟》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作品被译多种文字,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深远 。 内容重点:在北平小羊圈胡同,战争的阴影无情笼罩。祁家、钱家、冠家等不同人家命运迥异,有人坚守抗争,有人堕落求荣,尽显人性百态。
《话题拾趣·智享会》|身边事,新见识
31
从日常话题挖掘感悟,提升思维认知! 生活的酸甜苦辣都藏在小事里!本栏目带你深挖婚姻、职场、亲子等日常细节,解锁人生密码,收获温暖与成长,快来开启智慧生活之旅!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瑞全离家抗战决心

# 抗日队伍招募战士

# 北平沦陷阴云笼罩

# 家庭羁绊矛盾选择

# 奴化教育思想控制

# 战友合作共同抗敌

# 战争残酷现实考验

# 亲情牵挂承诺坚守

北平沦陷阴云笼罩
1930年代的北平城被日军占领,大街小巷弥漫压抑与恐惧。小羊圈胡同的百姓在乱世中艰难求生,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试图从思想上控制中国青年。
瑞全离家抗战决心
齐家三少爷瑞全目睹日军暴行,无法忍受屈辱生活。他拒绝家庭羁绊矛盾选择,与兄长瑞宣展开思想碰撞。瑞宣因家庭责任留守北平,而瑞全毅然决定加入城外抗日队伍招募战士,投身救国事业。
亲情牵挂承诺坚守
离家前夜,瑞全与家人告别。祖父含泪支持其志向,父母悲痛中叮嘱平安归来。兄长瑞宣赠予干粮盘缠,大嫂韵梅默默整理行装。瑞全向家人立下亲情牵挂承诺坚守,黎明时分悄然离城。
战友合作共同抗敌
瑞全与志同道合者突破日军封锁,历经艰险找到抗日队伍。在战争残酷现实考验中,他目睹战友牺牲与百姓苦难,凭借勇气与智慧成长为优秀战士。队伍通过战友合作共同抗敌,多次重创日军,展现民族抗争的信念与力量。
战争启示与精神传承
瑞全的经历揭示了青年在国难中的担当,也映射出亲情与家国责任的交织。其故事激励后人直面挑战,珍视团队协作与亲情支持,在困境中坚守信念,为理想勇往直前。

展开
大家都在听
鲁迅的爱情故事 | 两地书 | 求关注!
鲁迅的爱情故事 | 两地书 | 求关注!
有这么一个人,他的一生刚直不阿,感情世界也一样磊落。他把自己的大半生全部付诸笔端,用文字来批判那个暗黑的社会,并妄图在硝烟弥漫的旧中国中闯出一条新路来。他的思虑中留给儿女情长的部分实在太少,以致于人们需要拿着放大镜,才可以在他和爱人的书信集《两地书》里发现一丁点温柔的齁甜,他就是鲁迅。 《两地书》收编了鲁迅和许广平在1925年到1929年之间往来的书信。五年间,记载了许广平从一个学生到妻子、母亲身份的转变过程。她和鲁迅之间的故事从学生许广平的主动出击请教开始,他们谈天说地,聊教育,谈社会,针砭时事,直到鲁迅被热烈的许广平俘获,在相隔的两地遥寄彼此生活的琐细,再到婚后离别的牵绊。 他们之间的书信质朴而平淡,全书中,鲁迅最动人的一句情话也莫过于:“我先前偶一想到爱,总立刻自己惭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爱某一个人,但看清了他们的言行思想的内幕,便使我自信我决不是必须自己贬抑到那么样的人了,我可以爱!” 可以看出,对于学生许广平的这份爱,鲁迅很被动,从“不敢爱”到“可以爱”,鲁迅的内心像是终于冲破了一扇禁忌之门。了解鲁迅所处的家国天下情势后,你才可以真正理解这份“不敢”背后的禁欲意义。
--
18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