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基础学易经
《易经》是汉族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本课程通过41节课时,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易经的起源,伏羲的历史背景,十天干的典故、所属代表,十二地支典故、用途、五行及藏干,六十四卦的演绎等。
399

讲座系统梳理了《周易》的体系结构与核心概念。首先明确《周易》分为“周易古今”(经文)和“周易易传”(传文)两部分,易学则是对两者的后续阐释。周易古今侧重符号系统与卦爻辞,阴阳爻的起源与生殖崇拜文化相关,阳爻象征刚健,阴爻代表柔顺,两者组合形成八卦的符号特点。
八卦歌是理解卦象与卦德的基础工具,通过“乾三连”“坤六段”等口诀记忆卦符符号特点。卦象(如乾为天、坎为水)与卦德(如乾为健、坎为险)需结合相术思维分析,强调从自然现象推演抽象哲理。例如,离卦中虚象征火的附着特性,艮卦卦德“止”源于山的静止形态。
《易传》部分重点解析彖传、象传、系辞和文言的功能。彖传用于解释卦辞,象传分大象(卦象关联)和小象(爻位分析),系辞阐述周易哲学体系,文言则专论乾坤两卦的伦理意义。卦德解释需与卦象结合,如震卦象征雷,卦德为“动”,体现农耕文化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学习方法上,强调符号特点与卦德解释的关联性,需掌握“非反即复”的卦符组合规律。例如,天地否卦因乾坤两卦无交感而象征阻塞,地天泰卦则通过交感推动发展。此外,卦象与家庭成员的对应(如乾为父、坤为母)反映了古代社会等级观念。
最后指出,《周易》通过推天道明人事的方法论,将自然规律与社会伦理结合,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与文学表达,如以男女喻君臣的象征手法即源于阴阳爻的哲学内涵。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