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6 德国留学五年,归国后拒绝考编的单行线 去规训化的弯弯人生道上 她选择成为一名独立音乐老师

00:00
45:01
主播信息
绾晏

绾晏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绾晏
关注
自由波长
--
自由波长是一档由自由职业探索部发起的访谈型播客节目。 关于「自由波长」: 裸辞后,我认识了一些有趣的朋友。 离开腾讯做自由者职业后收入涨幅70%的stone、中戏毕业做独立策划人的浅浅、21岁在深圳做陪诊师的宇,还有连续创业者和IT出身在做TikTOK的设计师… “不局限一种身份,在探索更多可能性”是我们这批人身上的特质。 于是带着好奇,我在邀请100个自由职业者,和他们一起记录在「工作」与「生活」之间自我探索的心路历程。 最开始,它是我一拍脑门做出的很酷的决定。 后来,我在每次「聊天」的过程中,和大家成为了朋友,逐渐找回了生活平和的力量感。 于是,它变成过文字、视频,如今又以播客的形式和大家见面。 睡前听点什么,是我近十年的老习惯了。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不妨闲暇的时候,和「生活在别处」的我们一起聊聊天,希望给过我力量的交谈,也能给你一些光亮… 欢迎「人生自定义的你」,和我们一起探索野蛮生长的斜杠人生。 想要「采访文字稿」或「加入社区」,了解更多自由职业者的日常,可以看看这里: 公众号:绾晏的自由职业探索部 加入自由职业者社群:WanYan11_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德国留学经历

# 自由职业挑战

# 拒绝考编选择

# 独立音乐教师生涯

# 体制内工作矛盾

# 健康教育观念

# 中西文化冲突

# 动态职业规划

# 社会评价压力

# 自我认同探索

受访者小军分享了自己在德国留学五年后归国,成为独立音乐教师的职业选择。她提到,留学期间感受到中西文化冲突,尤其是德国媒体对中国文化的消极态度,促使她决定回国。归国后,她因专业背景与国内体制内音乐教育体系不兼容,放弃了考编的传统路径,转而通过人情网络在音乐机构和高校担任自由职业钢琴教师。
小军对比了自由职业与体制内工作的差异,认为自由职业在时间支配和专业自由度上更具优势,但也面临社会评价体系的压力。她坦言,父母及同行对自由职业的偏见(如“不稳定”“非正式工作”)曾引发冲突,但通过展示实际收入成果逐步获得家庭理解。她强调健康的教育理念应鼓励个体直面挑战而非追求安逸,并计划未来五年内稳定职业状态后转向音乐创作。
关于职业规划,她提到动态平衡的重要性,认为自由职业需持续适应不同人生阶段的需求。尽管目前对自我认同仍有阶段性焦虑,尤其是面对体制内同行的社交压力,但她通过成果积累逐步建立信心。最后,她反思了中西教育体系对专业路径的影响,认为留学经历虽带来文化冲击,但也强化了独立思考和职业选择的勇气。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