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子规》
学习弟子规,补习中华美德,做文明有礼、高贵典雅的中国人!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源于《论语》中孔老夫子的教诲,由清朝李毓秀夫子结合当时的时代和近现代人的生活,进行归纳、总结,读来朗朗上口,文字简洁明了。嘉宾主持李毅多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结合现代生活对《弟子规》进行诠释。希望广大听众能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慢慢地进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殿堂,汲取到祖先的智慧。
36

《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对自然规律与处世哲学的深刻洞察。其第七章“天长地久”通过解读天地长久原因,揭示了天地不自生本质——即天地因遵循自然规律运行,而非刻意追求自我存续,故能永恒存在。这一思想体现了道家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与顺应。
在人性层面,道德经经典智慧提出“圣人后其身”的处世之道。圣人通过谦退不争、置自身于度外的行为,反而能实现领先与保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源于无私成私辩证关系:圣人不以私利为目的,却最终成就了个人价值,彰显了道家“以退为进”的哲学逻辑。
围绕《道德经》的研习,需深入探讨“道”“天”“地”“人”等核心概念的内涵与联系。不同解读版本可激发多元思考,例如对天地不自生本质的实践应用,或圣人后其身处世之道的现实意义。通过交流与思辨,能够更全面地领悟经典智慧,并将其融入对生命价值与社会关系的理解中。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