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 6 章,谷神不死

00:00
02:09
主播信息
自然张君

自然张君

医学属于每个人
关注
中国哲学史新编
109
本书是著名学者冯友兰的重要代表作。在指导思想上,作者"不依傍别人",在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地开展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研究。在内容结构上,以共相与殊相、一般与特殊问题为基本线索贯穿中国哲学史,广博而不芜杂,严谨而又生动,达到了文与质、博与约的统一。书中着重探讨了中国哲学中的精神境界学说,更使得本书具有探究人类精神发展史世界意义。
道德经原文
44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相传为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李耳)所著。全书共81章,分《道经》(前37章)和《德经》(后44章)两部分,以简练的韵文形式阐述深刻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核心文本,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思想史影响深远。
读周易
15
《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既是哲学典籍,也是占卜之书,被誉为"群经之首"。它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渗透到哲学、医学、艺术、军事等各个领域。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谷神不死的哲学内涵

# 玄牝的母性象征意义

# 天地根的本源解读

# 道德经第六章核心思想

# 永恒长存的生养之道

# 无穷无尽的自然作用

道德经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倡导通过学习其思想来理解“道”“天”“地”“人”等核心哲学命题。道德经第六章以“谷神不死”为引,强调生养万物的“道”具有永恒性与母性特质,是中华文化中探索宇宙本源的重要篇章。
道德经第六章核心概念解析
本章提出“谷神不死,是为玄牝”,将“道”比喻为永恒存在的“谷神”,并通过“玄牝之门”揭示天地根源的本质。玄牝的母性象征意义,体现了自然生养万物的绵延不绝与包容性,而“天地根”则进一步阐释了宇宙运行的本源逻辑。
自然之道的永恒性与实践启示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概括了道的作用特性:其存在形式虽隐微,但作用无穷无尽。这种永恒长存的生养之道,为理解自然规律与人类行为提供了哲学依据。道德经的开放性解读传统,也鼓励学习者在交流中深化对“永恒长存”“无穷无尽”等命题的认知,推动传统文化的当代应用。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