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子规》
学习弟子规,补习中华美德,做文明有礼、高贵典雅的中国人!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源于《论语》中孔老夫子的教诲,由清朝李毓秀夫子结合当时的时代和近现代人的生活,进行归纳、总结,读来朗朗上口,文字简洁明了。嘉宾主持李毅多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结合现代生活对《弟子规》进行诠释。希望广大听众能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慢慢地进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殿堂,汲取到祖先的智慧。
36

《道德经》第5章围绕“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展开,强调自然法则的客观性与平等性。本章指出,天地与圣人没有主观的仁慈,而是像对待祭祀用的草狗(万物为刍狗道家哲学)一般,任凭万物遵循自然规律运行法则自生自灭。这种观点揭示了道家哲学中“无为而治”的核心思想,主张减少人为干预,顺应天道。
通过“天地之间岂有陀月乎”的比喻,老子进一步阐明宇宙的空虚与动态平衡。他以风箱为例,说明“虚静之道修身方法”的重要性:空虚而不枯竭,运动却能生生不息。由此引申出“守中处世智慧”,即避免过度干预或言说,保持虚静以应对复杂变化。
文中强调学习《道德经》需深入思考“道”“天地”“人”的本质关系,并结合“圣人无为而治思想”与“百姓自化社会治理”的实践意义。在传播过程中,不同解读可能引发多元理解,因此鼓励通过“学习交流传统文化经典”促进对道家哲学的探讨与传承,最终实现个人修身与社会治理的平衡统一。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