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关》【二】| 鲁迅全集&经典巨著晚间读物深度助眠

00:00
06:06
主播信息
新青年声工厂

新青年声工厂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关注
鲁迅全集&经典巨著晚间读物深度助眠
28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怀着现实关切,创造性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出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老舍全集&经典巨著晚间读物深度助眠
11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北京满族正红旗舒穆禄氏,祖籍辽宁辽阳,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因创作《龙须沟》,他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老子出关经历

# 孔子拜访老子

# 庚桑楚师生互动

# 道不同思想对立

# 青牛骑行工具

# 函谷关出关困境

# 哲学思想应用

# 思想对立根源

老子与孔子的对话揭示了两人思想的对立根源。孔子拜访老子时,表面恭敬却暗含试探,老子以“鸦雀亲嘴”“鱼儿涂口水”等隐喻回应,暗示彼此对“变化”的理解差异。老子直言“道不同”,用“走流沙”与“上朝廷”的鞋子比喻思想对立,指出孔子的功利倾向与自己的哲学思想应用方向截然不同。
庚桑楚师生互动中,老子透露离开的意图。他坦言孔子已看透自己底细,继续停留恐生嫌隙。面对庚桑楚的困惑,老子以“牙齿脱落、舌头犹存”的比喻,强调柔克刚的处世哲学思想,并劝其回归家庭,同时嘱托备好青牛骑行工具以准备次日启程。
函谷关出关困境成为老子实践哲学思想的关键场景。他试图绕道城根爬墙,却因青牛骑行工具无法搬运而陷入两难。最终,老子虽以“哲学脑筋”苦思,仍未能破解现实难题。这一情节凸显了其理论在现实执行中的局限性,呼应了前文“道不同”的思想对立根源与出关经历的复杂性。

展开
大家都在听
惶然录
惶然录
《惶然录》又名《不安之书》,是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Fernando Pessoa)晚期随笔结集,多为“仿日记”片断体。它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曾经长期散佚的作品,后来由众多佩索阿的研究专家们搜集整理而成。作者在随笔中的立场时有变化,有时是个精神化的人,有时则成了物质化的人;有时是个个人化的人,有时则成了社会化的人;有时是个贵族化的人,有时则成了平民化的人;有时是个科学化的人,有时则成了信仰化的人。这是变中有恒,异中有同,是自相矛盾中的坚定,是不知所云中的明确。正是这种精神气质、这种独自面向全世界的突围,使佩索阿被当代评论家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杰出的经典作家”、“最能深化人们心灵”的作家。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拾译家遗漏,精选出原作的五分之四,译成中文,文笔优美,读来赏心悦目。 费尔南多·佩索阿于1888年生于葡萄牙里斯本,父亲在他不满六岁时病逝,母亲再嫁葡萄牙驻南非德班领事,佩索阿随母亲来到南非,在那儿读小学中学和商业学校。在开普敦大学就读时,他的英语散文获得了维多利亚女王奖。1905年他回到里斯本,次年考取里斯本大学文学院,攻读哲学、拉丁语和外交课程。他常去国立图书馆阅读古希腊和德国哲学家的著作,并且继续用英文阅读和写作。
28
43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