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完】“有利人的就是巧,不利人的就是拙。”| 晚间助眠好声音

00:00
06:56
主播信息
新青年声工厂

新青年声工厂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关注
鲁迅全集&经典巨著晚间读物深度助眠
28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怀着现实关切,创造性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出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老舍全集&经典巨著晚间读物深度助眠
11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北京满族正红旗舒穆禄氏,祖籍辽宁辽阳,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因创作《龙须沟》,他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行义与利人准则

# 巧拙的实践标准

# 公输班的手工技艺

# 墨子的兼爱思想

# 工具的社会效用

# 云梯模型的军事用途

# 木鹊的机关设计

# 宋国的边境管制

# 干粮的旅途消耗

# 晦气归途的遭遇

墨子与公输班在会面中围绕“行义与利人准则”展开辩论。墨子强调“巧拙的实践标准”应以是否利人为核心,批判公输班设计的云梯模型等“工具的社会效用”实为害人之物。公输班则展示其木鹊的机关设计,认为技艺精巧即价值所在,但墨子指出“利于人”方为真正的巧,并重申“墨子的兼爱思想”需以互爱互利为基础。
公输班提及“公输班的手工技艺”曾受楚王重视,但最终被墨子说服,将云梯模型与木鹊收入箱中。临别时,墨子预言若公输班践行行义,天下亦可归于他,随后动身返鲁。
墨子归途中遭遇“晦气归途的遭遇”,包括宋国边境管制时的搜查、干粮的旅途消耗耗尽后的饥饿,以及淋雨被驱赶的困境。这段经历凸显其行义之路的艰难,呼应文中“巧拙的实践标准”与“工具的社会效用”之争,最终落脚于墨子对利人准则的坚守。

展开
大家都在听
惶然录
惶然录
《惶然录》又名《不安之书》,是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Fernando Pessoa)晚期随笔结集,多为“仿日记”片断体。它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曾经长期散佚的作品,后来由众多佩索阿的研究专家们搜集整理而成。作者在随笔中的立场时有变化,有时是个精神化的人,有时则成了物质化的人;有时是个个人化的人,有时则成了社会化的人;有时是个贵族化的人,有时则成了平民化的人;有时是个科学化的人,有时则成了信仰化的人。这是变中有恒,异中有同,是自相矛盾中的坚定,是不知所云中的明确。正是这种精神气质、这种独自面向全世界的突围,使佩索阿被当代评论家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杰出的经典作家”、“最能深化人们心灵”的作家。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拾译家遗漏,精选出原作的五分之四,译成中文,文笔优美,读来赏心悦目。 费尔南多·佩索阿于1888年生于葡萄牙里斯本,父亲在他不满六岁时病逝,母亲再嫁葡萄牙驻南非德班领事,佩索阿随母亲来到南非,在那儿读小学中学和商业学校。在开普敦大学就读时,他的英语散文获得了维多利亚女王奖。1905年他回到里斯本,次年考取里斯本大学文学院,攻读哲学、拉丁语和外交课程。他常去国立图书馆阅读古希腊和德国哲学家的著作,并且继续用英文阅读和写作。
28
43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