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 Nocturnes Op.9 No.2

00:00
04:34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旺德《布鲁克纳·第八、第九交响曲》
--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科隆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的《第八、第九交响曲》,1979年5月28日-6月2日、1978年6月10日在德国科隆的录音。其中《第八交响曲》采用第二版,1890年创作;《第九交响曲》采用初版。 旺德指挥的《第八交响曲》录音版本广受好评,他与科隆广播交响乐团合作的这个版本被认为是其巅峰之作,获得了留声机大奖,评价极高,被认为是“当今最伟大的布鲁克纳演绎之一”。旺德指挥的《第九交响曲》录音版本同样备受赞誉。他与科隆广播交响乐团合作的版本被认为是“最接近原始创作版本”的演绎之一。 旺德的指挥展现了他对布鲁克纳音乐的深刻理解与热爱。他注重保持作品原有的韵味,同时通过精准的律动性构建和情感表达,将布鲁克纳音乐的厚重感与精神内涵完美呈现。他的这个录音版本不仅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还成为了布鲁克纳爱好者心中的经典之作。
旺德《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
29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科隆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1980年1月18日在德国科隆的录音。这是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的初版,是布鲁克纳1881-1883年间创作的。 旺德的指挥风格以端庄稳重、不哗众取宠著称,他注重音乐的内在逻辑和结构,追求一种深沉而有力的情感表达。在《第七交响曲》中,旺德通过紧凑的乐句行进,将作品凝聚出一种超越宗教热情的人类命运斗争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音乐的结构上,也反映在对复杂对位法的精准分析和处理上。在第一乐章结尾处复杂的对位法中,旺德的分析井井有条,使得音乐显得更加清晰和有力。 旺德对布鲁克纳作品的演绎特别注重音乐的情感深度和形式上的完整性。他强调音乐的内在张力和外在力量的结合,使得《第七交响曲》不仅具有宏伟的气势,还蕴含着细腻的情感层次。第四乐章尤其展现了旺德驾驭自如的能力,他以一气呵成之势带领乐团完成这一充满戏剧性的终章。 旺德的这个录音版本被广泛认为是经典之作,他的演绎得到了高度评价。这张专辑不仅展现了旺德对布鲁克纳音乐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乐团的严格要求和精准控制。他的指挥风格既保留了布鲁克纳音乐的传统韵味,又赋予其现代感,使其成为布鲁克纳爱好者心中的典范。
旺德《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
--
这张专辑是旺德指挥科隆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的《第六交响曲》,1976年8月16-25日在德国科隆的录音。这是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的初版,是布鲁克纳1879-1881年间创作的。 旺德的演绎注重细节,强调音乐的内在逻辑和情感表达。在演奏过程中,他特别注重旋律线条的清晰度和乐器之间的平衡,使得整部交响曲既具有戏剧张力,又不失和谐美感。旺德对布鲁克纳音乐中特有的“布鲁克纳节奏”进行了精准把握,这种节奏在乐曲中贯穿始终,为旋律提供了稳定的脉动背景。 尽管这部作品在历史上并未获得广泛的认可,甚至在布鲁克纳去世后两年才首次完整演出,但旺德的演绎无疑为这部作品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的指挥风格既尊重原作的复杂性,又赋予其现代解读的可能性,使得这部交响曲在当代音乐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绝对的声音2017
绝对的声音2017
从优雅华丽的探戈名曲《一步之遥》开始,随着音乐,心情也跟着起舞,不需言语,就能带你徜徉于古典的沙龙中;世纪花腔女高音舒瓦兹柯芙演唱《爱情的烦恼》,诉说着恋人们在爱情到来时酸甜苦辣的心境;歌声充满磁性的查理·麦吉帝根演唱《舞者的双脚》,时时刻刻的小叮咛,令人感受到暖暖的爱意;丹麦女歌手莎拉·英德瑞欧用意大利文缓缓述说坚定不移的友谊;挪威男歌手伏·福罗塔感性吟唱摇滚与弦乐交织如梦幻般的《玛丽亚的白日梦》;歌声甜美动人的妮基·派洛特轻轻唱着《顺其自然》给向往未来美好憧景的孩子;《日落加拿大》结合了标准的爵士套鼓与康加鼓,只有“精采”两个字可以形容;《放轻松男孩》一首来自北欧的摇摆曲,让人心情也跟着愉悦;《关于六月》一首绝对能勾起你初恋时苦涩回忆的歌;Tango For 3用精彩的音乐带你回到灯火辉煌的阿根廷《维多莉亚酒店》,看着舞池中的红男绿女,不陶醉也难;挪威民谣歌手多芙以空灵的嗓音吟唱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努特·汉森的优美诗句,就像是在冬日午后的一抹阳光;被赞誉为“当今世上最会唱歌的女人”的爵士女伶芭菠·杨格以唱出披头四的另一种风味;挪威钢琴大师凯特尔·毕卓斯坦演奏的《微光》,彷佛在幽微中一盏灯火,散发着淡淡的微光,虽然黯淡,却足以照亮黑暗;最后一曲以曾经收录在电影《教父》中的马斯卡尼《乡间骑士》中的间奏曲收尾,浓浓的意大利风情,以绝美的弦乐带出无限遐想。
92
14
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交响协奏曲》
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交响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薇尔德·弗朗与乔纳森·科恩指挥的阿康杰罗合奏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第一、五小提琴协奏曲》;并与中提琴家马克西姆·瑞沙诺夫合作,演奏《交响协奏曲》。这是薇尔德·弗朗的第四张个人专辑,以古典时期的莫扎特作品为主题。 《降B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K207,作于1775年4月14日。 《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K219,作于1775年12月20日。此曲规模堂堂,作为一连串作品的最后十分相称。这首乐曲德国色彩非常浓厚,令人侧目;其线条之流畅,贯通全曲,单纯而朝气蓬勃的作风,已预示了次年莫扎特所具有的新风格。在第一乐章里,全合奏的呈示部与紧跟其后的主奏呈示部之间,安插了主奏乐器的慢板序奏,这种新方法是值得注目的。此外,主奏的呈示部引子里,以曲首全乐队所奏的音形,作为主奏小提琴所奏的主题之对旋律,这也是很新鲜的。再者,以往采用回旋曲体的终乐章,都用了小步舞曲速度,况且小调的中段采用了土耳其型节奏,使得此曲面貌一新,所以其结构是耐人寻味的。总之,这首曲子不但很美妙,而且洋溢着年轻人的活力,充分表露出青年莫扎特的一种音乐典型。 《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K364,大约在1779年秋天完成于萨尔茨堡。这部作品全面地反映出他过去的成就与未来的风格特点。天才的莫扎特大大地扩充了独奏乐器与乐队形式之间的协调关系。独奏乐器小提琴与中提琴在交响乐中似乎高耸于乐队其他乐器之上,然而它们与整个乐队却是血肉相连。乐队和独奏乐器彼此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平等的伙伴。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第一呈示部的结尾,其中独奏小提琴和中提琴极为自然而和谐地从众多乐器中脱颖而出,或者不如说,独奏正是从众多乐器中“诞生”出来。就乐队本身而言,全奏插部乃是交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独奏演奏经过句时,全乐队的进入在这里也是极为重要的。
154
9
最受欢迎的小夜曲
最受欢迎的小夜曲
这张专辑收录了八首最受乐迷喜爱的小夜曲,包括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莫扎特、海顿、布鲁赫、沃尔夫、理查·施特劳斯、罗德里戈的著名管弦乐作品。 柴科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作品48,作于1880年冬天,1881年完成。题献给莫斯科音乐学院总管兼大提琴演奏家康斯坦丁·阿尔布列希特。此曲最初起草时,柴科夫斯基想作成介乎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间的形式。最终才定稿成为弦乐的组曲形式。但在作曲形式上仍保持着交响曲的结构,每个乐章在调性上也保持在一致的连贯性。这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旋律最优美,只用弦乐合奏,产生出清澈、柔美的效果。 德沃夏克《E大调弦乐小夜曲》作品22,作于1875年。这部作品是德沃夏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展现了他将捷克民间音乐元素与古典音乐传统相结合的独特风格。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德沃夏克对捷克民族音乐的深刻理解,还体现了他在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独特风格,成为经典之作。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1787年8月24日作于维也纳。此曲最能表现明快、优雅及富有魅力的莫扎特作品特点,不仅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心中的经典。 布鲁赫《小提琴与乐队“小夜曲”》作品75,作于1899年夏天,位于贝吉斯-格拉德巴赫附近的伊格尔农庄——一个作曲家终生依恋的地方,他经常逃到那里休息和放松。 沃尔夫《G大调弦乐四重奏“意大利小夜曲”》完成于1887年,是胡他最具代表性的室内乐作品之一。最初这首作品只是简单地被命名为“G大调小夜曲”,但到了1890年4月,沃尔夫又在他的信中提到将作品名改为“意大利小夜曲”。 理查·施特劳斯《降E大调小夜曲》作品7,是为13件管乐器而作,作于1882年,同年11月27日首演。乐曲为行板的单乐章作品,采用奏鸣曲式写成。 罗德里戈的《竖琴协奏曲“小夜曲”》作于1954年。此曲是根据西班牙竖琴大师Nicanor Zabaleta的要求而改编的作品。这部协奏曲以其深情和雅致著称,被广泛认为是罗德里戈最迷人的作品之一。此曲是一部充满情感和艺术性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罗德里戈作为作曲家的才华,也体现了他对竖琴音乐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88
23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