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里说成语
成语是浓缩的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
博物馆里说成语,让孩子懂历史、知文化、有智慧。
苏州市教育局、FM91.1苏州新闻广播
苏州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教育博物馆
联合制作
14

盘龙城遗址博物馆藏有一件商代绿松石镶金饰件,其体长13厘米,宽32厘米,主体由数百片绿松石拼接成兽面纹,并以金片镶嵌眉眼和牙齿,形成冷色调与金色的对比,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这件文物被推测为古代通天法器,因绿松石自新石器时代起便被赋予通灵属性,商代人可能通过其祭祀神灵,同时彰显中原王朝对长江流域的影响力。
绿松石镶金饰件的金片含量高达七成,凸显其稀有性。结合墓葬背景,墓主人身份或为盘龙城地区的权力顶层人物。金器在当时的稀缺性远超现代,黄金与绿松石的结合进一步强化了其象征地位,印证了商代金片稀有工艺的独特价值。
文中还解析了“祭祀”一词的甲骨文演变:早期字形以手持肉献祭,后期加入“示”字旁表示祭台,西周金文则演变为“月(肉)”字旁,逐渐接近现代汉字结构。这一演变反映了古代祭祀仪式的规范化过程,与商代祭祀文化用途紧密关联。
通过盘龙城遗址博物馆的展品,观众可直观感受绿松石镶金饰件的艺术与历史意义,其不仅是权力与信仰的载体,更承载了先民与神明沟通的愿景,成为解读古代通天法器作用和礼制演变的重要实证。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