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秒
60秒,心跳60-100次,呼吸16-18次,眨眼10-20次。60秒,一句美文,一段台词,一篇乐评。在时间的角落,为你准备一份惊喜。
192

托尔斯泰在1899年完成的《复活》是其晚年最具宗教思想深度的作品,延续了对社会虚伪的批判,同时展现了战争与和平之后的精神升华。这部被称为“文学遗嘱”的作品以自然主义细节刻画和人性兽性揭露为核心,通过女主人公马斯洛娃的堕落与重生,揭示社会罪恶下个体的苦难与救赎。
小说通过涅赫柳多夫与卡丘莎(马斯洛娃)的纠葛,展现了贵族阶层道德沦丧与普通民众的苦难。托尔斯泰以冷静的观察力描绘了马斯洛娃从纯真到堕落,再到精神重生的历程,暴露了社会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宗教思想主题延续贯穿全书,宿命情调笼罩着角色命运,暗示个体在罪恶与救赎间的挣扎。
作品对社会罪恶揭露尤为深刻,法庭审判与监狱场景成为上层虚伪的缩影。托尔斯泰通过典狱官、总督等角色,批判了职业身份与人性善意的冲突。尽管涅赫柳多夫的角色真实性争议较大,但其自我救赎的选择仍呼应了人类同情心颂歌的主题,最终以马斯洛娃的道德觉醒和西伯利亚流放之路,完成对“复活”精神的诠释。
《复活》通过自然主义细节刻画与宗教思想的融合,展现了托尔斯泰晚年对人性本质与社会结构的深邃洞察。作品不仅是对个体救赎的探索,更通过宿命情调贯穿的叙事,揭示出超越阶级与时代的普遍人性困境。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