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幕 海豚训练员、蓝带甜品师、杂技和风琴,总之是位好演员

00:00
43:48
主播信息
Cecilia_11

Cecilia_11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Cecilia_11
关注
剧圈在握
--
20多岁的我们,做的事越多,好像反而越焦虑;走的路越长,反倒越空虚。开心变成稀有的东西。 碎片的信息,超负的速率,被裹挟的自己。但,生命应该向内生长。 所以我们想用一个温和的夜晚,一点安静的时间,从戏剧出发,和这个行业的工作者们来一场深刻而漫长的对谈。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嘉宾|刘霓霓 屈爽

主播|Cecilia 江黎

赵卉园和具干静合体啦!最近刘霓霓、屈爽两位老师在综艺《女子推理社》中表演备受好评,我们也有幸邀请到两位来聊聊台前幕后,聊聊作为戏剧演员的生命体验。

《女推》是为干饭星人准备的最强干饭组?见发小腮帮子会掉,拍摄时下颌脱臼?北电中戏不对付?戏内演闺蜜,戏外陌生人?不会做烘焙的表演艺术家不是好的海豚训练员?学过杂技和风琴还爱吃饭和表演?

来听听她们的故事,听听综艺之外,作为在戏剧行业深耕多年的演员,如何理解戏剧和表演。

/时间轴/

01:34 赵卉园公开合体具干静,异父异母孪生戏剧姐妹

03:50 参与《女子推理社》的契机和录制趣事分享

08:01 《女子推理社》幕后,拍摄时下颌脱臼

11:20 15年前相识于话剧《李小红》,从戏内闺蜜到戏外闺蜜

13:56 刘霓霓入行原因,相信会被星探发现,但先做了海豚训练员

21:11 屈爽入行原因,手风琴舞蹈和杂技,但原来热爱表演

23:50 演员不是青春饭,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24:44 戏剧演员必须活在当下

27:10 戏剧和表演可以为面对心理问题的年轻人带来什么

31:50 做热爱且擅长的事,会让自己少受伤害

36:25 近期准备的话剧作品,改编自老舍长篇小说《离婚》

37:05 变成人格更独立的成人很多时候是困难的

40:56 通过戏剧给女性带来真正源自心底的力量

在戏剧里,我们寻找答案。

感谢收听,我们下期见~

/song list/

片头: 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圆舞曲-中国爱乐乐团

片尾: 我是一个粉刷匠-贝乐虎

/嘉宾社交媒体/

刘霓霓 微博 @霓姐戏剧表演游乐场

小红书 @霓姐戏剧表演游乐场

屈 爽 微博 @QS屈爽

–感谢中国演艺的支持–

【我们的团队】

出品人 温馨

制作人 Cecilia

执行制作 江黎

剪辑 Cecilia 文玉寒

文案 江黎

设计 欧阳蓉蓉

【关注我们】

微博 @剧圈在握

微信公众号 剧圈在握

商务合作请联系邮箱jqzwpodcast@gmail.com

如果你也是戏剧行业从业者,你也有想要分享的故事,欢迎通过邮箱联系我们。

请多关注中国戏剧 来和我们互动吧~

展开
大家都在听
古尔德《斯德哥尔摩演奏会》
古尔德《斯德哥尔摩演奏会》
这张专辑是古尔德1958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演奏会的现场录音,CD1收录了两部协奏曲,CD2收录了三部奏鸣曲。担任协奏的是约胡姆指挥的瑞典广播交响乐团。 这是古尔德第二次海外旅行演出。在布鲁塞尔、斯德哥尔摩、柏林、萨尔兹堡和佛罗伦萨举行音乐会,在以色列停留十八天,举行了十一场音乐会。 古尔德有一些异于其他钢琴家的特点:一是不喜欢现场音乐会;二是演奏时哼唱的习惯;三是靠背椅和驼背的坐姿;四是不喜欢钢琴的声音。了解了这些特点,你就不会觉得他特别古怪,也更能接受、欣赏他的音乐。 古尔德曾说:“开演奏会只是目前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我对出席现场音乐会没有兴趣……当然,除了我自己的。在别人的演奏会上我经常会觉得不安。一想到他们所承受的负担正是我平时所承受的负担时,我就会感到困苦。我从没有安心的聆听过别人的演奏会,但我却可以安心的聆听别人的录音。录音是我聆听音乐的主要方式。对我个人而言,录音是能给我带来最多享受的媒介,但对于不了解其中奥妙的人,我想录音永远取代不了音乐会吧。” 他还说:“我就是这么看待演奏会的,但我不会因此而在责任感上有丝毫松懈。也许三十五岁有点早,不过我还是希望在那时能够退隐。如果不能的话,我会对自己很失望,可能从此放弃演奏,去卖保险。我希望能在正式的场合宣布自己将结束钢琴演奏事业。当然,这并不表示我将放弃录音事业,毕竟这是我最乐意做的事——最让我感到充满创造力的事,况且我还想为自己弹钢琴呢。” 古尔德喜欢什么样的声音呢?他说:“弹钢琴时,我很清楚我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声音;对于演奏不同的作品,我理想中的声音也是不同的。像某些人说的,我所喜欢的声音并不完全适合在钢琴上。我记得学生时代,我很反感一些人过度的使用踏板,对我来说这是很粗陋野蛮的。没有人跟我讲过不能过多的使用踏板,但我却不喜欢这种习惯。除非作品本身注明要用踏板,否则我是绝对不会用的。如果我能弹出类似拨弦古钢琴的声音,那是最好不过的。”
--
14
布伦德尔《1955-75年钢琴独奏辑》
布伦德尔《1955-75年钢琴独奏辑》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1955-1975年间的独奏录音。当布伦德尔在2008年结束了他的公开表演生涯时,发行了这套合辑,以表达对这位当代伟大的钢琴家的敬意。这些录音是在布伦德尔达到他国际化演奏事业巅峰前录制的。从这些早期的录音中,可以感受到他那热情、生动、引人入胜的演奏风格,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布伦德尔的演奏比后期更流畅、更真实,也更灵动。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奥地利钢琴家。布伦德尔是二战后老一代与中生代钢琴家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是战后成名的钢琴家中年龄较长者,至今已在舞台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演奏会上的布伦德尔很有特点,每次出场犹如宗教仪式一般,双眼仿佛瞪着天花板似地走到钢琴前,要等到观众席鸦雀无声时,才慢条斯理地开始演奏。但是,一旦开始演奏,就不再看观众席一眼了。当演奏到优雅微妙的乐段时,布伦德尔就忽而低下头注视键盘,忽而眼睛眺望虚空,嘴里无声地哼唱着流畅的音乐,像是深切地歌颂自然一般,此时的布伦德尔完全陶醉在自我的音乐中。不论有多少听众,他总是把他们与自己的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演奏时犹如在与听众对话般地亲切而又富于说服力。他确信音乐具有内在的精神力量,惟有音乐的崇高表现才是与听众心灵的交流。他的录音非常多,许多作品都多次录音。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几乎录音技术每有重大突破,他都要重录一次。 布伦德尔的演奏风格是继承德奥系的传统,注重结构、内在张力强。他知识广博、技术辉煌,对音色非常敏感,在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他的演奏清纯隽永,音色变化细微,善于处理装饰音,注重情感、想象力丰富。他是学者型的钢琴家,对演奏的每一部作品都要潜心研究,深入探索,以揭示深刻的内涵。但他的演奏并不刻板,而是非常浪漫抒情。布伦德尔总是把自己的热情及幻想寄托在作品中,以发挥他的艺术精髓。他是一位诚实的钢琴家,可以说是目前钢琴家中精神派的代表人物。早先他在维也纳因弹奏李斯特作品而名盛一时,他的手指灵活、富有弹性,旋律的流动圆滑舒畅。能像布伦德尔那样把李斯特特有的甜美旋律表现得温暖飘香的钢琴家并不多见。
40
414
霍洛维兹在莫斯科
霍洛维兹在莫斯科
1986年,82岁高龄的霍洛维兹在戈尔巴乔夫的邀请下,返回生养他的俄罗斯,举行了一场音乐会。不过,他只演奏了一场。不知这是他个人的决定,还是当局的决定。 这是一场游子还乡的悲情演出,不论演奏者或听众,感受的不仅是钢琴演奏艺术,还共同演出了那场戏剧人生的最后一幕。多少场景、细节、伏笔、人物、矛盾、冲突……人生所有的不得已,都在那唯一一场演出中,在每一个音符的跳跃中一一交割。霍洛维兹的音乐,不可颠覆地从渺远的高处,悲悯地俯视着将他长久拒绝于国门之外的、生养他的俄罗斯,俯视着泪流满面、百感交集的听众。 霍洛维兹,他那特有的“左手低音”,总会不由分说地从听众的心坎上卷起热望和哀思。这场音乐会,他依然弹奏他最擅长的曲目。弹起斯卡拉第,一路掉落精致的珍珠;他手下的李斯特有种神秘的味道,前所未有地燃烧着天才的热情;他的拉赫玛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又华丽又悲凉,雄浑的意境里暗藏侠骨柔情。他有这么多让人疯魔的特质:大刀阔斧的阳刚气、浓厚而层次分明的色彩、卷舒自如的呼吸、几乎与生俱来的浪漫情怀、意兴所至的神来之笔…… 尽管,同一级别的大师里,数霍洛维兹招致的非议最多:他技巧很好,但喜欢炫技,个人色彩太重,太随意——无论弹谁的作品,听上去都象他自己。这些评论有道理,可是,对霍洛维兹来说没什么意义——他知道自己的天赋和使命,知道该怎么去表达自己的激情——他是为这个才弹琴的。霍洛维兹的琴声里不乏直接来自人性的朴素、犷野的冲动,闻者胸中自有热血,哪经得起这般呼唤!其他演奏大师常在让我惊佩的同时,隐约听到他们倾诉成功背后的艰辛,而霍洛维兹早已用更大的劳苦抹去了劳苦的痕迹,以更辛勤的雕饰超越了表面的繁华,打磨出了一个赤子充满情爱的世界。他在恣肆的琴声里朗声宣告弹琴是最大的快乐,音乐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这场历史性的演出被记录了下来,直到今天一直都被认为是20世纪最杰出的现场音乐录音。霍洛维兹的唱片可以有选择地慢慢听,但这张不容错过。
--
15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