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我们跟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帮助孩子对抗霸凌。霸凌这个词近些年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但是作为家长首先不要过于紧张,我们要帮助孩子去对抗霸凌,首先也要区分霸凌和普通冲突:
许多家长容易混淆两者,导致要么过度反应,要么低估严重性。给家长的判断清单,如果以下情况多数符合,很可能涉及霸凌:
✅ 孩子多次被同一人/群体针对
✅ 对方使用威胁、恐吓等手段
✅ 孩子表现出恐惧、自卑或回避行为
✅ 冲突解决后,对方仍持续挑衅
❗️需警惕的灰色地带
⚠️“玩笑”变霸凌:当某一方明确表示抗拒,但对方仍继续“逗弄”。
⚠️群体排斥:看似“不想和你玩”,实则是系统性孤立。
关键问题问孩子:
❓“对方是偶然这样,还是总针对你?”
❓“你试过阻止TA吗?TA是否变本加厉?”
❗️教孩子应对不同情境的霸凌。当孩子面对霸凌时,他们的反应方式可能直接影响事态的发展。针对不同情境的具体应对策略,家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孩子练习,让他们在真实场景中更有底气:
一、基本原则:先确保安全,再考虑应对
1. 冷静第一:教孩子深呼吸,避免哭闹或激烈反抗(可能刺激施暴者)。
2. 离开现场:如果对方有身体暴力倾向,第一时间走向人多的地方。
3. 保留证据:截图、录音、保留被损坏的物品,方便后续处理。
二、分情境应对法
1. 面对语言霸凌(嘲讽、辱骂)
❌无效回应:对骂或哭泣(可能让对方更兴奋)。
✅有效方法:
淡定反击:用平静的语气说:“你说完了吗?我可以走了吗?”(展现不被激怒的态度)。
幽默化解:对方说“你真丑”,可以回:“谢谢提醒,不过我的镜子觉得还行。”(适合性格开朗的孩子)。
直接离开:不回应,转身走开,让对方无趣。
2. 面对身体霸凌(推搡、打人)
紧急情况:大声喊“**住手!**”吸引周围人注意(如老师、同学)。
保护要害:蜷缩身体护住头部,找机会逃跑。
警告用语:清晰说:“你这是故意伤害,我已经记下你的行为!”(震慑对方)。
3. 面对关系霸凌(孤立、排挤)
拓宽社交圈:帮孩子发展其他友谊(如兴趣班、邻居伙伴),减少对单一群体的依赖。
反向提问:若被问“不准和XX玩”,可以回:“这是我的选择,你为什么这么在意?”
主动掌控:组织自己的小活动,邀请友善的同学参与,重建归属感。
4. 面对网络霸凌(恶意信息、谣言)
三不原则:不回复、不转发、不删除证据(截图保留URL、时间)。
平台举报:教孩子使用社交平台的“举报”功能,并告知家长或老师。
公开回应:若谣言扩散,可在家长指导下发一条冷静声明(如:“这是不实信息,我已保留法律证据”)。
5. 面对财物霸凌(索要、破坏物品)
提前预防:不带贵重物品到学校,必要时使用“破财保平安”策略。
坚定拒绝:“这是我的东西,你不能拿。如果你硬抢,我会立刻报告老师。”
三、长期应对:提升孩子的“反霸凌免疫力”
1. 培养自信气场:
- 通过运动、演讲等活动增强自信,霸凌者更倾向选择看起来“怯懦”的目标。
2. 建立支持系统:
- 鼓励孩子结交几个可靠朋友,落单时更容易被针对。
3. 明确边界教育:
- 告诉孩子:“如果有人让你长期不舒服,无论TA是否‘开玩笑’,你都有权利反抗和求助。”
四、家长的关键行动
1. 永远做孩子的后盾:
- 避免说“为什么只欺负你?”而是说“谢谢你告诉我,我们一起解决。”
2. 与学校合作:
- 提供证据,要求校方按反霸凌协议处理,而非简单“调解”。
3. 必要时法律手段:
- 对长期身体伤害或性霸凌,保留报警或诉讼的权利。
广而告之:听友群已经建好!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进群分享~
订阅我们的播客,第一时间收听最新节目!节目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蜻蜓FM、荔枝FM同步、豆瓣FM收听,欢迎订阅。
免责声明:本节目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
小红书:妈妈能量站Mama Power
本期主播:未央妈妈Ava,又又妈妈Stella,小马哥马老师
欢迎大家把想聊的话题留言给我们哦~
【本期制作】Shownotes
图文/音频剪辑:Ava
BGM:Cheer Up by Keys of Moon, Happy by Mr. Music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