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玉藻(六)

00:00
02:14
主播信息
马瑞光老师

马瑞光老师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马瑞光老师
关注
《马瑞光学论语》
--
《马瑞光学论语》不仅解读了《论语》的精髓,更对中华商业文明进行了深度思考。产业、业态、产品的创新是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关键,也是推动连锁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途径。期待新书能激发更多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为现代商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哲学笔记:学尚书、礼记》
148
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剖析,揭示了儒家思想中蕴含的领导力、管理哲学、道德伦理等现代企业管理所必需的智慧元素,为连锁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哲学层面的指导。
《哲学笔记 学大学·中庸·孟子》
1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辦之,笃行之! 在文化的深层内核与哲学的底层逻辑上,重构商业连锁的顶层认知,从0到1探寻商业与未来的秘宓。 《哲学笔记》根植于对《大学》《中庸》及《孟子》等古典文献的深入研习,马博士秉持着“去莠存良、古为今用”的科学态度,结合人生的感悟和近20年连锁新零售领域的经营与咨询经验。将古人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社会充分融合,探索并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启迪价值与生活指南。 希望为读者呈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智慧对话。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礼记玉藻等级制度解析

# 行惯理仪式流程规范

# 制度惯初次应用规则

# 天制之惯等级规范

# 诸侯礼制惯例差异

# 周礼加惯传统溯源

# 连锁企业管理经验总结

# 儒家管理哲学实践

马日光在其新书《哲学笔记·学尚书·礼记中·礼记玉藻六》中,结合《尚书》与《礼记》两部经典,以二十年连锁企业管理经验总结为基础,探讨儒家思想中的领导力与管理哲学实践。书中提出,儒家伦理对现代连锁产业创新发展具有哲学指导价值,尤其强调道德伦理与等级规范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
书中聚焦《礼记玉藻》篇章,解析古代“行惯理仪式流程规范”的具体要求。不同身份、场景需遵循差异化的礼仪规则,如初次行惯理时,从诸侯到下级均采用“制度惯初次应用规则”,仪式结束后即可弃用。这一设计表明初始仪式更注重形式,而非等级固化。
然而,“天制之惯等级规范”则严格体现人与人的等级区分。玄色与红色作为天制之惯的象征色,被各时代君主沿用。诸侯礼制惯例差异进一步反映了周礼加惯传统溯源中等级制度的复杂性,例如诸侯与下级使用不同规格的“惯”,彰显周代礼制对身份符号的系统化设计。
通过对比制度惯与天制之惯的差异,作者揭示古代礼仪既包含形式化流程,又暗含权力结构的双重特性。这一分析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历史参照,尤其是等级规范与组织仪式在团队协作中的平衡应用。

展开
大家都在听
《尚书》诵读版
《尚书》诵读版
《尚书》一说上古之书,一说“尚”字乃崇尚、尊崇之意。《尚书》又称《书》、《书经》,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是儒家五经之一。 《尚书》命运多舛,相传为孔子整理、选编成一百篇,流传至今只剩28篇。该书要旨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其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书目,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尚书》文字古奥迂涩,所谓“周诰殷盘,诘屈聱牙”,就是指这个特点。《尚书》 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 《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出自《尚书》的十六个字,被称为儒家心法。
66
5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