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圆之道 | 曾国藩的人生三级跳
《今今乐道》主讲人:小乐老师,今今乐道读书会创始人。 主讲人简介 杨铄今, 每天能读一本书,消化力无敌的阅读达人,抗击打能力超强的连续创业客。现任双志伟业董事局主席, 《今今乐道读书会》创始人的实战家,曾任香港上市公司HK0082 第一视频新闻网CEO的决策者,创办高端社群双志精英会的社群领袖。 下载“今今乐道”APP,跟着小乐老师一起读《曾国藩》,每天一本书,为一亿进取者赋能,让阅读更有效果。 听小乐老师陪你拆书,如需更好体验,请下载今今乐道App。
44

明末儒将卢象升的崛起与背景
卢象升出身江苏宜兴,虽为文人,却以武艺绝伦著称,善用一百三十六斤大刀,兼具吴起遗风。明末乱世中,他组织民兵保卫京城,面对后金八万铁骑毫不畏惧,赢得崇祯帝赏识,逐渐成为总督天下兵马的核心将领。
山西剿匪成名战与威名远扬
在山西之战中,卢象升率军镇压农民起义军,额中冷箭仍浴血奋战,逼退李自成等起义军首领,获“卢阎王”绰号。此战奠定其“文人儒将”威名,农民起义军溃败后四散逃窜,大明局势一度重现曙光。
崇祯帝疑忌与兵权削弱
随着卢象升战功累积,崇祯帝对其拥兵自重产生猜忌。杨嗣昌等人借机拆分其精锐天雄军,导致巨鹿决战前,卢象升仅剩五千兵马,无法调动后援,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
明末巨鹿决战与悲壮结局
1639年12月,卢象升率残部与多尔衮的后金八万铁骑殊死决战,终因兵力悬殊战死沙场。此役标志着大明最后一根擎天支柱倒塌,凸显名将往往亡于内部猜忌而非外敌的历史困境。
历史反思与儒将命运
卢象升之死折射明末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身为文人儒将,他虽深谙军事,却未能规避政治风险。其悲剧引发后世对“急流勇退”与“锋芒毕露”权衡的深思,成为乱世忠臣的典型缩影。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