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贤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

王阳明提出,圣人作经的目的是为了“证人心、存天理、去人欲”,如同家族记录产业以传后世。他认为六经与人心密不可分,若仅追求经文字句的训诂方法,而忽视在自心中体悟真意,则如同败家子挥霍遗产后空谈旧业,背离经书本质。
在经书理解上,阳明强调“心体”为根本,主张学者反复研读直至通达真意。六经本质是“无心之常道”,分别对应阴阳、济纲、性情、节文、和平、邪正等自然法则。他虽不否认注经的辅助作用,但反对拘泥于礼的形而下细节(如气数之争),认为“求仁尽性”才是礼的核心,如同规矩与方圆的关系——规矩无形却定方圆,礼的节文亦需以心体为本。
关于经书权威,阳明并不将孔子或朱熹视为绝对标准,而是主张“心即理”。他提出“良知”为是非最高准则,认为若言论合于心体,即使出自常人亦应认可;若违背心体,纵为孔子所言亦不可盲从。其思想体系将“道问学”与“尊德性”统一,格物致知为诚义之功,道问学即尊德性之功。
最后,阳明以佛教“摩镜”为喻,指出六经的作用是辅助心体澄明,而非束缚本心。经书虽保留相对权威,但成圣之路终究依赖自觉自善的良知,而非外在经典或教条。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