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说大同话
学好大同话,走遍塞外都不怕!
--

王阳明与湛若水围绕“格物说”展开深入辩论,体现了两人在“知与行的哲学关系”上的核心分歧。湛若水继承陈宪章的“天理体认方法论”,主张通过“随处体认天理”的修身法,强调静功与道德实践的结合,认为“心物一体的实践观”需依托经书权威性争议的调和。其《心性图说》以心性包容万物的逻辑,试图融合朱熹的穷理说与传统天理观。
王阳明则提出“知行合一实践论”,主张以去除私欲、回归本心的方式实现道德自觉,反对依赖经书权威。他认为“格物说的实践差异”在于心与物的不可分割性,强调“王阳明心学体系”中身心合一的实践路径。1517年后,湛若水部分接受阳明观点,但仍坚持将“格物”训为穷尽天理,并在《圣学格物通》中系统阐释“湛若水天理学说”对治国平天下的贯通意义。
两人争议焦点集中于经书的角色:湛若水认为学古书是正心的基础,而王阳明主张心自足于万物感应。这一分歧在“诚意解经”与“正念头”的辩论中尤为突出,湛氏批评阳明忽略道问学传统,可能导致虚无倾向。阳明则通过“尊德性”的实践重心,强化了其理论对经书权威性争议的突破。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