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王阳明—知与行

00:00
14:16
主播信息
中华道统

中华道统

天佑善人
关注
王阳明
33
人皆可以为尧舜!
智慧之语
12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洞冥宝记
--
古今劝善第一奇书!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知与行的哲学关系

# 格物说的实践差异

# 王阳明心学体系

# 湛若水天理学说

# 天理体认方法论

# 经书权威性争议

# 心物一体的实践观

# 知行合一实践论

王阳明与湛若水围绕“格物说”展开深入辩论,体现了两人在“知与行的哲学关系”上的核心分歧。湛若水继承陈宪章的“天理体认方法论”,主张通过“随处体认天理”的修身法,强调静功与道德实践的结合,认为“心物一体的实践观”需依托经书权威性争议的调和。其《心性图说》以心性包容万物的逻辑,试图融合朱熹的穷理说与传统天理观。
王阳明则提出“知行合一实践论”,主张以去除私欲、回归本心的方式实现道德自觉,反对依赖经书权威。他认为“格物说的实践差异”在于心与物的不可分割性,强调“王阳明心学体系”中身心合一的实践路径。1517年后,湛若水部分接受阳明观点,但仍坚持将“格物”训为穷尽天理,并在《圣学格物通》中系统阐释“湛若水天理学说”对治国平天下的贯通意义。
两人争议焦点集中于经书的角色:湛若水认为学古书是正心的基础,而王阳明主张心自足于万物感应。这一分歧在“诚意解经”与“正念头”的辩论中尤为突出,湛氏批评阳明忽略道问学传统,可能导致虚无倾向。阳明则通过“尊德性”的实践重心,强化了其理论对经书权威性争议的突破。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