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向美国大学“开战”,全球科技人才流向会否逆转?

00:00
44:05
主播信息
纵横君

纵横君

《文化纵横》杂志旗下的播客节目
关注
纵横说
881
《文化纵横》杂志旗下播客。我们持续关注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重大问题,我们致力于用更平易的语言和文风表达有学理性的洞察与思考。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特朗普政府科研政策

# 美国高等教育改革

# 全球科技人才流动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争议

# 科研经费削减影响

# 多元平等政策调整

# 科技人才外流趋势

# 华裔学者调查事件

# 联邦科研经费转向

# 美国科技霸权挑战

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推出一系列高等教育和科研领域政策调整,包括削减联邦科研经费、解雇科研机构雇员,以及重新转向国家安全导向的科技投资方向。联邦科学基金会(NSF)、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等机构经费大幅缩减,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战略领域,而气候变化相关研究则被边缘化。这一政策与保守派支持的自由市场理念及科技巨头的反管制立场形成呼应,旨在通过削弱政府干预重塑美国科技发展路径。
多元平等包容政策(DEI)成为特朗普政府的重点打击对象。行政命令撤销了拜登时期的平权措施,要求高校和企业停止基于种族或性别的资源分配。此举引发对学术能力标准的争议,部分亚裔群体支持恢复择优机制,但批评者认为逆向歧视问题加剧。联邦机构通过削减经费施压高校,导致相关研究项目终止和宣传材料清除,加剧社会族群矛盾。
针对华裔学者的审查再度升级。联邦调查局重启“中国行动计划”调查模式,印第安纳大学教授王晓峰被捕事件引发关注。保守智库传统基金会的政策建议显示,未来可能扩大对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华裔科研人员的限制。数据显示,美国STEM领域中国留学生占比达六分之一,但中美科技合作机制因政治摩擦面临断裂风险。
全球科技人才流动趋势出现新动向。自然杂志调查显示,75%的美国科研人员考虑离境,欧洲和中国加速吸引高端人才。然而,专家分析认为,美国科研体系的基础设施和协作网络仍具优势,大规模人才外流可能性较低。中国通过引进计划持续吸纳华裔科学家,但非华裔人才吸引力仍受语言和文化壁垒限制。美国科技霸权虽受政策冲击,但其积累的科研生态优势短期内难以被完全替代。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