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脸酱撩好剧
hi 我是主播脸酱酱 一个97年的美少女 一个资深的欧美党 犀利的剧评人一个伪文艺的工科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各种八卦奇谈,最擅长的就是把各种牛满天吹~每天沉溺于学习 追剧 看书 码代码 写稿 直播无法自拔!!!!!
不知道看什么片就来找酱酱 带你成功的避开烂片~~~我们可以在这里一起分享你喜欢的 吐槽你讨厌的 寻找你中意的 总而言之 言而简之就是你找对地方了 !!挖到宝啦
V公号:酱子物语
microblog:美酱汁儿
WeChat:lianjiangjiang123
85

围绕奉俊昊新作《编号17》,多位影评人指出其存在票房口碑双重失利的问题。影片虽尝试结合科幻设定与政治讽刺,但主题表达分裂,类型杂糅导致叙事松散。克隆人伦理探讨被简化,世界观逻辑漏洞明显,结尾处理更被质疑为迎合好莱坞工业化模式的妥协。导演与华纳的剪辑权争议,进一步凸显创作者在资本干预下的表达困境。
讨论聚焦韩国类型片与好莱坞合作的深层矛盾。奉俊昊的《雪国列车》《玉子》等作品已暴露文化折扣现象,而《编号17》因过度植入美国政治隐喻,削弱了韩国本土叙事特色。韩国电影工业化虽成熟,但科幻类型缺乏土壤,低成本现实题材仍是优势。东亚类型片在全球化语境下面临创作逻辑差异,如以小见大的叙事传统与好莱坞宏观视角的冲突。
横向对比奉俊昊创作生涯,《汉江怪物》以本土怪兽寓言完成类型突破,《寄生虫》通过精密电影语言实现阶级批判,而《编号17》被视为作者性最弱的尝试。影评人认为其未能延续《母亲》《绑架门口狗》等早期作品中对社会议题的细腻观察,反而陷入符号堆砌的创作窠臼。
尽管韩国独立电影精神曾推动民主化题材发展,但近年市场萎缩导致类型创新乏力。犯罪、黑帮等传统优势类型面临同质化,恐怖片(如《破墓》)成为新增长点。影评人指出,韩国电影需平衡本土现实关怀与全球化表达,避免陷入《编号17》式的类型融合陷阱,同时警惕资本对作者风格的消解。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