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背后山西史13 绛县

00:00
04:37
主播信息
菜菜

菜菜

你好,我是主持人菜菜!很高兴认识你~
关注
菜菜的媒体日记
19
你好,我是主持人菜菜,很高兴认识你!
地名背后山西史
37
《地名背后山西史》是山西教育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一部作品,作者李玉。山西日报《山西话》融媒工作室于2024年8月11日陆续推出本书的音频作品。我作为工作室成员之一,在录制节目时发现李玉老师讲述新颖,尤其山西历史文化悠久,关于地名的来源说法很多,李玉老师新颖的表达值得推荐给大家,故单独录制了这一系列。希望各位对山西更加了解,也可以当做文化知识与君探讨!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绛县历史沿革

# 晋献公诛杀群公子

# 晋国都城迁移

# 晋国集权体制建立

# 三家分晋历史根源

# 宗室权力与政权稳定

绛县历史与地理沿革
绛县作为地名,其历史可追溯至晋国都城。西汉设绛县,但位置与今绛县不同。北魏太和十八年设立南绛县,北周时期去“南”字定名绛县,形成今绛县雏形。考古证实,晋都绛城位于今翼城西屈村东北,与西汉绛县存在地理差异,澄清了历史混淆。
晋献公的政治举措
晋献公扩建都城并命名为“绛”,旨在消除宗室威胁。其祖父桓叔与父亲庄伯曾因封地壮大而篡权,晋献公为防历史重演,诛杀群公子并集中权力。此举以“绛”(红色象征血光)警示觊觎君位者,同时削弱宗室势力,推动晋国集权体制建立。
集权体制与晋国命运
晋献公诛杀宗室后,晋国权力收归公室,开启军事扩张与兼并时代,为春秋称霸奠定基础。但宗室力量的消亡导致异姓卿大夫家族崛起,最终演变为六卿专权及三家分晋。这一结局与晋献公削弱宗室的决策存在直接关联。
宗室权力与政权稳定的历史矛盾
晋国案例揭示了封建体制下宗室权力的双面性:宗室强则威胁君权,宗室弱则无力制衡权臣。晋献公通过诛杀群公子暂时稳固政权,却为异姓夺权埋下隐患。这种矛盾在后世历史中反复出现,成为政权更迭的重要动因。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