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2 0.017%的胶原大瓜热度持续,消费闹剧背后到底有没有科学?前可复美忠实用户与斯坦福博士讨论

00:00
35:22
主播信息
Airdrop从天而降

Airdrop从天而降

这里是科技与人文的空中交汇点,每一位嘉宾都如同从未来降落的神秘访客。
关注
Airdrop从天而降
65
拒绝贩卖焦虑,专注于长期科学科普价值; 斯坦福博士Janice每周分享最专业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与健康信息,满足你对身体和健康的求知欲,助你在健康决策时更从容,在医疗选择时更明智,在生活方式上更科学。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胶原蛋白含量检测

# 巨子生物检测争议

# 华熙生物透明质酸

# 双缩脲法检测原理

# 械字号产品标准

# 透明质酸保湿功能

# 护肤品成分吸收机制

# 消费者理性选购建议

# 第三方机构验证

# 生物技术护肤趋势

近期,可复美胶原蛋白产品因检测结果引发争议。网络博主大嘴博士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利用HPLC氨基酸定量法测得胶原蛋白含量仅0.017%,远低于巨子生物官方宣称的0.1%。巨子生物回应称采用双缩脲法检测蛋白质含量,但因该方法易受其他含氮成分干扰,检测结果可信度遭质疑。争议核心围绕胶原蛋白含量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企业信息披露透明度展开。
事件波及医美原料行业两大巨头——胶原蛋白领域的巨子生物与透明质酸龙头华熙生物。华熙生物此前曾强调透明质酸的保湿功能优势,被网友猜测涉入商战。然而,透明质酸与胶原蛋白作用机制不同,前者侧重保湿,后者支撑皮肤结构,两者功效无法直接比较。
争议中,械字号与妆字号产品的差异成为焦点。械字号产品需符合医疗器械监管标准,禁止添加刺激性成分,安全性更高,但宣称“吸收更好”属于误导。消费者需结合成分表排序、价格合理性及品牌研发背景,理性判断护肤品宣称的科学性。
事件暴露护肤品行业对生物技术研发的迫切需求。未来,透皮吸收技术、个性化检测及严格成分标注或成趋势。消费者应关注产品实际效果,避免盲目追随营销概念,同时企业需提升技术实力以重建消费者信任。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