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
《物理教师》
37

脂肪肝分类与发病机制
播客重点探讨了脂肪肝的两种主要类型:酒精性脂肪肝和代谢相关脂肪肝。最新医学共识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肝,强调其与代谢功能障碍的直接关联。研究发现,瘦人和素食主义者也可能因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及久坐不动等代谢异常导致脂肪肝,BMI和腰围超标是重要风险指标。
肝脏检测方法与指标解读
临床诊断主要依赖超声检查,肝弹性检测可定量评估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转氨酶(ALT/AST)异常提示肝细胞损伤,但需结合碱性磷酸酶等胆道指标综合判断。甲胎蛋白超过400ng/ml需警惕肝癌可能,建议配合超声动态监测。凝血功能、白蛋白和血氨水平是评估肝功能的重要补充指标。
代谢综合征与药物影响
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患者需重点关注肝脏健康。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改善代谢对脂肪肝及纤维化显示出治疗潜力。药物性肝损伤强调病史追溯,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和中药滥用是常见诱因,建议避免自行用药。
肝病防治与前沿进展
脂肪肝在纤维化阶段前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逆转,暴走妈妈案例证实运动干预的有效性。肝移植术后患者需警惕新发脂肪肝(发生率约20%)。播客最后提及中国团队在《自然》发表的基因编辑猪肝移植人体研究,为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抗体检测需动态观察,抗体转阴需排除检测误差可能。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