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驾驶+可爱司机≠智能驾驶

00:00
40:30
主播信息
电饭包包

电饭包包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电饭包包
关注
闲趣漫谈
46
这节目啥方面都会说一点儿,所以你啥方面都能知道一点儿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 辅助驾驶责任争议

# 小米苏七事故过程

# 新能源汽车电池隐患

# 辅助驾驶用户协议条款

# 智能驾驶监管体系

# 车辆应急安全设备

# 智能驾驶技术现状

# 车企功能宣传误导性

# 驾驶员安全认知缺陷

事故经过与争议焦点

小米苏七标准版在高速开启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后,因未及时接管导致撞上施工路段,造成三人死亡。事故时间线显示,系统在启动后多次发出预警,但制动踏板开合度仅达38%,碰撞后车门锁死问题引发质疑。家属质疑车辆设计缺陷,而网友指出座椅半躺状态影响紧急操作。

责任认定与技术争议

专家指出,NOA功能仍属辅助驾驶范畴,驾驶员需全程保持接管能力。争议点集中在两秒预警是否合理、电池混装问题,以及车企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宣传边界。比亚迪回应称电池责任尚未明确,小米承诺配合调查。

行业现状与用户认知

部分车企将L2级辅助驾驶宣传为“准自动驾驶”,导致用户过度依赖系统。实测显示,多品牌辅助驾驶功能对复杂路况(如弯道、夜间障碍物)识别仍存在延迟,且存在通过物理手段规避系统监测的现象(如矿泉水瓶欺骗方向盘传感器)。

专家观点与改进建议

业内人士建议参考特斯拉建立驾驶行为评分体系,将辅助驾驶权限与操作规范性挂钩。同时需强化人机交互设计,增加显著提示音和强制降速机制。陈震提出应通过监管手段限制新手使用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并推动行业统一安全标准。

安全反思与应对措施

事故暴露电池热失控风险,需持续提升储能技术安全性。建议车主配备破窗器、水基灭火器等应急设备,并熟悉车辆机械结构。行业层面应规范车企宣传话术,避免误导消费者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认知,同时完善事故责任划分标准。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