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论
卡尔·马克思创作经济政治学著作
727

在工厂手工业时期,手工业分工协作成为生产的基础。分工被视作代替工人的潜在手段,而非直接排挤,例如旧式纺车若替代机器纺纱需上亿工人,但机器生产并未占据未存在的人力位置,而是通过提高效率减少实际劳动力需求。
机器生产的推广引发劳动力交换价值消失的问题。当机器操作工具时,工人技能贬值,劳动力过剩现象加剧,部分工人被转化为过剩人口,导致劳动力价格低于价值。这一过程在农业领域表现为暴力革命前提——劳动者被暴力剥夺土地,为大农业和工业革命提供条件,显示出强烈的政治变革特征。
工业革命期间,机器排挤工人的影响呈现两种模式:在渐进渗透的领域造成工人慢性贫困,如英国手工业织布工人经历数十年慢性毁灭;而在快速扩张的领域(如英国棉纺业对印度的影响)则引发急性灾难,导致大规模死亡。尽管机器短期影响可能缓和,但其持续占据新生产领域使长期贫困成为必然。
资本借助机器增值的体系建立在劳动力商品化基础上,而机器对工人生存条件的破坏与资本积累需求直接相关。这一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下技术变革与劳动者命运的根本冲突。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