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查看能否收听哦~
立即登录

09 九年的家乡教育5

00:00
09:32
主播信息
声音客栈

声音客栈

石家庄小楼文化有声书官方平台!
关注
郁达夫小说全集
236
"“在这清和的早秋的世界里,在这澄清透明的以太中,他的身体觉得同陶醉似的酥软起来。他好像是睡在慈母怀里的样子。他好像是梦到了桃花源里的样子。他好像是在南欧的海岸,躺在情人膝上,在那里贪午睡的样子。”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郁达夫先生的《沉沦》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先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受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郁达夫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情绪诉诸笔端,文中洋溢着爱国主义色彩,又不乏浪漫主义精神,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以写人写情为主线,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代表。   郁达夫主张文学作品是作者的“自叙传”,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还大胆描写两性关系,反映被摧折的女性命运和底层知识分子的深切苦痛。那沉郁伤感的文风,散文般的笔触和痴情的描述,不仅在当时引发了许多青年的共鸣,在今天也足以令人倾倒。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革命烈士,又因与王映霞的婚恋纠葛、晚年客死苏门答腊等事件,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坛知名度最高的作家之一。本书收录了目前现存的包括《沉沦》《迟桂花》《迷羊》等在内的全部郁达夫小说作品,能够完整反映郁达夫小说的整体艺术风格和创作成就。"
蜀山剑侠传
80
《蜀山剑侠传》由还珠楼主创作,堪称仙侠小说的经典之作,构建出一个奇幻恢宏的仙侠世界。 故事围绕正邪剑仙纷争展开,以峨嵋派为正道核心。峨嵋派由长眉真人创立,秉持降妖伏魔、利物济人的理念,广纳弟子。其中,李英琼机缘巧合获紫郢剑,从初涉江湖的青涩少女,经无数艰难险阻,终成长为剑术精湛、心怀大义的杰出侠女。与之对立的邪派,如五台派,为称霸江湖不择手段。与正道激烈对抗,正邪争斗扣人心弦。书中法宝琳琅满目,各有神通,像紫郢剑、青索剑削铁如泥,陷空老祖的修罗刀则阴毒狠辣。 此外,书中穿插众多支线,对奇山异水、灵洞仙府的描写细腻入微,峨嵋山的灵秀、莽苍山的险峻、幻波池的神秘,令人神往。还有餐风饮露的散仙、精通奇门遁甲的地仙等奇人异事,极大的丰富了这个仙侠世界。 《蜀山剑侠传》构建起庞大复杂、奇幻瑰丽的仙侠体系,对后世仙侠小说发展影响深远,是一座难以逾越的文学高峰。
京尘幻影录
163
《京尘幻影录》以落魄文人李逢吉为主角,讲述了他经人介绍进京谋职的故事。初入京城时,李逢吉充满理想与抱负,希望凭借才学在社会中立足。然而,京城官场的黑暗与复杂超出了他的想象,屡次碰壁后,他的心态逐渐发生变化,开始不择手段地攀龙附凤,投在高官显贵唐雁老门下,获得了一官半职。此后,他利用职权中饱私囊,做尽恶事。但好景不长,唐雁老在政治上突然失势,李逢吉也随之遭池鱼之殃,从权力的受益者沦为无家可归的落难之人。 小说生动地描绘了民国时期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以及官员们的腐败堕落,揭示了权力与利益对人性的腐蚀,批判了当时黑暗的政治生态。通过李逢吉的堕落过程,展现了人性在权力、欲望和生存压力面前的脆弱与挣扎,探讨了人性中的贪婪、虚荣、自私等弱点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如何被放大和扭曲。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郁达夫小说全集
郁达夫小说全集
"“在这清和的早秋的世界里,在这澄清透明的以太中,他的身体觉得同陶醉似的酥软起来。他好像是睡在慈母怀里的样子。他好像是梦到了桃花源里的样子。他好像是在南欧的海岸,躺在情人膝上,在那里贪午睡的样子。”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郁达夫先生的《沉沦》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先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受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郁达夫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情绪诉诸笔端,文中洋溢着爱国主义色彩,又不乏浪漫主义精神,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以写人写情为主线,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代表。   郁达夫主张文学作品是作者的“自叙传”,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还大胆描写两性关系,反映被摧折的女性命运和底层知识分子的深切苦痛。那沉郁伤感的文风,散文般的笔触和痴情的描述,不仅在当时引发了许多青年的共鸣,在今天也足以令人倾倒。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革命烈士,又因与王映霞的婚恋纠葛、晚年客死苏门答腊等事件,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坛知名度最高的作家之一。本书收录了目前现存的包括《沉沦》《迟桂花》《迷羊》等在内的全部郁达夫小说作品,能够完整反映郁达夫小说的整体艺术风格和创作成就。"
236
190
人间四月天丨林徽因的经典文集
人间四月天丨林徽因的经典文集
内容简介 《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文集。新增3000字生平传记,17幅珍贵照片,呈现真实而生动的林徽因。完整收录林徽因58首诗,包括《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别丢掉》等,9篇散文,包括《悼志摩》《惟其是脆嫩》等;6篇小说,包括《窘》《九十九度中》等;7封书信,包括《致胡适》《致沈从文》等。每篇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清风拂面。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建筑师、作家、诗人。1904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书香世家,祖籍福建闽侯,原名林徽音。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先后入读上海爱国小学、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6岁时随父游历欧洲,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后入读英国伦敦圣玛丽学院。因建筑系不招收女生,1924年入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系,后入读耶鲁大学戏剧学院。1928年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赴欧洲度蜜月期间参观考察了多处古建筑。 林徽因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建筑事业,考察足迹遍及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测绘了2000多处古建筑。与梁思成共同创立了东北大学及清华大学建筑系,设计了东北大学校徽、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八宝山公墓等;合著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等及《天坛》《故宫》等向公众科普古建筑的文章。晚年还对景泰蓝工艺进行了革新。 同时,在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造诣深厚,留下了诗歌《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散文《窗子以外》、小说《九十九度中》、戏剧《梅真同他们》、书信等。 1955年4月1日,病逝于北京同仁医院,享年51岁,被安葬在八宝山公墓,墓体由梁思成设计。
205
125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