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期】大豆战争:熊猫被坑(中)

00:00
22:51
主播信息
听风的蚕

听风的蚕

听风的蚕官方账号。
关注
听风的蚕
18802
军事博主听风的蚕蜻蜓FM播客,聊电子战聊古今中外
跨越100年的布局
1612
军事博主听风的蚕蜻蜓FM播客,聊跨越100年的“布局”
每日新闻解读
1741
听风的蚕工作室每日新闻解读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中国大豆战争始末

# 大豆进口配额取消

# 转基因大豆出油率

# 国际四大粮商布局

# 大豆关税降低影响

# 大豆价格暴涨暴跌

# 榨油企业集体破产

# 国际资本市场操控

# 豆粕饲料加工用途

# 大豆定价权争夺战

中国2001年加入WTO后,为履行降低关税承诺,于2002年取消大豆进口配额制度并将关税降至3%。这一政策导致国内榨油企业大量采购价格更低、出油率更高的美国转基因大豆。美国大豆因转基因技术实现18%-22%的出油率优势,而国产大豆仅16.5%,市场迅速被挤压。
国际四大粮商利用中国开放市场的时机,通过制造供需信息差实施布局。2003年美国农业部发布虚假减产报告,引发大豆价格从每吨2300元暴涨至4400元。中国企业在价格高位集中采购800万吨大豆后,国际资本又发布丰收信息,导致价格暴跌至低于原价水平。
价格剧烈波动使中国90%榨油企业破产,四大粮商趁机收购70%以上压榨企业,控制85%产能。此次大豆战争暴露了国际市场操控手段,中国大豆产业陷入被动局面长达二十年。事件反映出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信息战与资本运作模式,也为后续中国通过战略储备、本土育种等技术手段夺回定价权埋下伏笔。
此次危机与加入WTO初期的经验不足直接相关,类似国际贸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陷阱在农产品、金融等多个领域均有体现。转基因技术争议、豆粕饲料加工链等衍生问题,均成为后续产业升级过程中需要平衡的技术与市场要素。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