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期】国外评价第三款6代机:终极猜想(上)

00:00
23:50
主播信息
听风的蚕

听风的蚕

听风的蚕官方账号。
关注
听风的蚕
18803
军事博主听风的蚕蜻蜓FM播客,聊电子战聊古今中外
跨越100年的布局
1828
军事博主听风的蚕蜻蜓FM播客,聊跨越100年的“布局”
每日新闻解读
2022
听风的蚕工作室每日新闻解读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中国六代机研发

# 美国战区网军事分析

#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专利

# 可变后掠角气动布局

# 全向隐身技术突破

# 六代机智能僚机系统

# 中美高端体系作战

# 美国F-47竞标争议

# 全球五代机性能对比

# 六代机雷达反射参数

# 有人无人协同作战

# 量子加密数据链技术

# 量子加密通信应用

国外媒体近期针对中国第三款六代机展开热议,美国战区网军事分析指出,该机型可能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专利中的舰载设计高度相关。其推测采用了可变后掠角气动布局,机翼后掠角动态调整范围达15度至70度,并具备全向隐身技术突破,雷达反射参数仅为F-22的2.1%。
围绕六代机智能僚机系统的讨论成为焦点。国外分析认为,该机型可能是协同作战体系中的无人僚机,通过量子加密数据链技术与有人战机配合,实现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此前中国已展示飞鸿97A智能僚机,但六代机配套系统或将升级为全向隐身与电子战能力更强的版本。
美国F-47竞标争议引发关注,波音公司以低价方案胜出,但其渲染图被质疑模仿中国六代机设计。分析指出,美国尚未明确六代机研发方向,而中国已进入原型试飞阶段,形成代际优势。
中美高端体系作战能力对比成为另一主题。中国通过量子加密通信应用、分布式雷达及智能蒙皮技术构建多层次作战网络,而美国则在MADL数据链与无人僚机协同防空领域验证类似能力。专家认为,六代机研发将直接影响未来50年制空权争夺,其技术突破或彻底改变战争形态。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