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Peace Piece

00:00
07:14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雷吉纳德·凯尔《单簧管演奏录音辑》
15
这套合辑收录了英国单簧管演奏家雷吉纳德·凯尔(Reginald Kell)1950年代在美国的演奏录音,曲目有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与《单簧管五重奏》、《单簧管三重奏》、《木管小夜曲》,贝多芬《单簧管三重奏》,舒曼《幻想小曲》,勃拉姆斯《单簧管三重奏》、《单簧管奏鸣曲》,圣桑《单簧管奏鸣曲》,德彪西《第一狂想曲》,还有欣德密特、巴尔托克、斯特拉文斯基、米尧、佛汉威廉士、拉威尔、柯瑞里、克莱斯勒等作曲家为单簧管创作的乐曲。最后,当然不会忽略被誉为单簧管唱片史上最重要的勃拉姆斯《单簧管五重奏》录音。凯尔的演奏风格严谨,正统中带有浪漫的色彩,音色相当优美。 雷吉纳德·凯尔(1906-1981)曾经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求学,1932年以后开始活跃于音乐会的舞台,先后在伦敦爱乐、伦敦交响乐团等乐团担任单簧管首席,一九四八年开始把事业重心移向美国。定居纽约之后,凯尔除了频繁的奏事业(特别热爱演奏室内乐),也开始灌录大量的唱片,并且曾经出版《凯尔吹奏法》和一些练习曲。
凯伦·玛丽·加勒特《美如玫瑰》
55
这张专辑是新世纪钢琴家凯伦·玛丽·加勒特2006年发行的,以其深情且富有诗意的音乐风格而闻名。专辑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被列为2007年最佳成人当代录音的“Top Twelve List”之一,并荣获了2007年New Age类别中的“最佳器乐专辑奖”。 专辑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凯伦·玛丽·加勒特对生活、情感和自然的深刻体验。专辑中的音乐作品通过钢琴演奏展现了细腻的情感表达,其中《Vinot and the Sea Bird》是专辑中的一首代表性曲目,被用于一些文学活动的配乐,如“人生路上, 不止步”读书会。这张专辑还包含了一些以玫瑰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如《It's About the Rose in the Vase on the Table》,这些作品通过音乐探索了玫瑰象征意义的多重层面。 这张专辑的音乐风格融合了世界音乐与古典音乐元素,凯伦·玛丽·加勒特探索了一些新颖且令人兴奋的东西,无论你将这种音乐风格称作什么:新世纪音乐、成人当代音乐、轻柔爵士、古典风启发的音乐,或者其他什么……它都很成功,而且非常美妙,尤其是在你想要沉浸在它那怀旧色调的氛围中的静谧时刻。凯伦·玛丽·加勒特在音乐风格、质感、演奏技巧和情感深度方面深入地挖掘,创造出了一种更丰富的音乐体验。
卡拉丝《比才·卡门》(全剧录音)
11
这张专辑是卡拉丝等几位歌唱家与勒内·杜克洛合唱团、让·佩尼奥少年合唱团、巴黎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唱比才的经典歌剧《卡门》。卡拉丝一生中从未在舞台上饰演过卡门,所以这套唱片是她对卡门诠释观点的唯一记录。她的厉害之处在于只要她一登场,戏剧张力立刻呈现,不过也有人认为她唱的个性太过强有力,不够细腻。卡拉丝的崇拜者当然不会错过这套唱片。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阿卡多《皮亚佐拉·再会诺尼诺》
阿卡多《皮亚佐拉·再会诺尼诺》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阿卡多与意大利室乐团合作,演奏皮亚佐拉的几部作品。 阿斯托尔·潘塔莱昂·皮亚佐拉(Astor Pantaleon Piazzolla,1921年3月11日-1992年7月4日)阿根廷作曲家以及班多纽手风琴独奏家。以全方位系统的古典音乐训练为基础,创造性地融合传统古典音乐与爵士乐的作曲风格,将探戈音乐从通俗流行的舞蹈伴奏音乐提升为可以单独在舞台上展示的具有高度艺术性,并能表达深刻哲理的纯音乐形式,并由此创立了“新探戈音乐”乐派,成为阿根廷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及南美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在阿根廷,皮亚佐拉被尊称为“探戈之父”及“阿根廷国宝”。 《再会诺尼诺》作于1959年。此曲是皮亚佐拉为其父所作之挽歌,也是他最著名以及最具风格代表性的曲目之一。原曲以五重奏编制呈现,乐器包含班多钮手风琴、钢琴、小提琴、电吉他以及低音大提琴,现在则被广泛改编为各种不同编制演奏。 皮亚佐拉曾在1980年回忆他在创作这个作品时说道:“当时,我好像被天使包围着,使我写出如此绝妙的音符,我甚至对这一切深感怀疑。”皮亚佐拉至少采用了二十种不同的配器来演奏这首作品,可以说这个作品一直伴随了他的整个一生的演奏生涯。也有人将Adios Nonino直接译作“再见,爸爸”。
18
9
莫扎特《第27钢琴协奏曲、双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第27钢琴协奏曲、双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收录莫扎特的两部作品,获得《企鹅唱片》三星戴花的最高评价。 一、吉列尔斯与伯姆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第27钢琴协奏曲》。演奏中,吉列尔斯干净利落的处理方式、烈火一样的热情,在其他人演奏莫扎特的时候,是很难听到的。当然,指挥大师伯姆的强大力量没有使他的乐团处在下风,如同太极一般以柔克刚,以慢打快,使得这个录音成为了经典; 二、吉列尔斯携女儿埃琳娜·吉列尔斯,与伯姆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双钢琴协奏曲》。吉列尔斯父女携手演奏,配合得相当默契,充分展示了莫扎特作品的魅力,另外指挥大师伯姆对于莫扎特作品驾轻就熟的驾驭能力,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甜美、清纯的音色相融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使这部《双钢琴协奏曲》更具有迷人的魅力。 《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K.595,完成于1791年。被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称为“莫扎特的精神遗嘱”,是作曲家留给世人的最后的心声。从听觉感官出发,此曲流畅悦耳、歌唱自如;从理性思维出发,此曲有着深厚的形式造诣与高超的写作技巧。《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就是作曲家直面死亡的最后心声,第一乐章似是在诉说往事,有悲有喜,但波澜不惊,娓娓道来。第二乐章一切归于平静,优美而不沉溺,是对人生与死亡的最后思索,没有了无奈,没有了惆怅,只是坦然面对。第三乐章是对人生的最后回眸,与死亡渐行渐近的莫扎特,面对死亡时已不再挣扎,所有苦难最终得到了安息的宿愿,平衡美在此作品中达到极致。 《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K.365,作于1779年初。
29
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