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第三章 犯罪构成要件 第二节:构成要件符合性 第一点:危害行为 (二)

00:00
59:40
主播信息
头不秃的法学僧

头不秃的法学僧

微信公众号:头不秃的法学僧 微博B站同名
关注
2024法考客观题瑞达刘凤科刑法精讲
16
2024法考客观题瑞达刘凤科刑法精讲
24法考众合左宁刑诉精讲卷2024左宁
71
24法考众合戴鹏民诉精讲卷2024民诉
24法考众合陆寰三国法精讲卷2024陆寰
49
24法考众合陆寰三国法精讲卷2024陆寰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刑法条文

# 不作为犯罪

# 教育

# 真正的不作为犯

本课程围绕刑法第三章中关于构成要件符合性中的危害行为进行了详细讲解。主要涉及了不作为犯罪的成立条件和标准问题,救助义务的来源以及监督管理责任等内容。通过对各种情形下负有救助义务和阻止义务人员进行具体分析,并强调了真正的不作为犯与其他情形之间的区别。

展开
大家都在听
思源读书《合作取向治疗》
思源读书《合作取向治疗》
这本书介绍《合作取向治疗》的相关内容。 对可能性的重视为参与治疗的人营造出一个对话空间,使得日常生活中难以呈现的部分得以充分显现,这些部分同样是自我建构和成长的重要方面。合作取向治疗的另一个特征是重视语言的作用。语言对于心理治疗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现代心理治疗对语言的应用大体偏重于三个层面:宣泄、表达、解释。从主体与客体的角度讲,这些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语言来获取某个对象或意义。在一般的治疗中,当来访者叙述一件事情时,治疗师关注的焦点通常会放在事情所包含的意义上,语言被用来阐述在讲述的背后隐藏的意义,以达成对事情本质的理解,获得某种领会。合作取向治疗对语言的看法受到维特根斯坦等人的影响,他们着重强调语言的叙述层面。依照传统的看法,人内心的改变主要基于他的感受和看待事物的观点的变化:而从合作取向治疗的角度看,一个人对他自身和事物的叙述本身就蕴含着改变的成分。在临床治疗中经常发生的情形是,来访者会以不同的方式讲述他们生活中的同一个事件,比如对某个家庭成员的行为,从恐惧、愤怒到谅解,通过反复的讲述,他们对事件的理解和感受发生了变化,这些不同的叙述构成了来访者与事件建立关联的不同的方面,同时也是来访者建构自身的重要途径。“这种一再描绘的过程,使得生命本身成为通过各种被述说的故事编织而成的布匹。”
--
19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