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好故事》第124集 红岩英烈何敬平:愿把牢底坐穿

00:00
15:43
主播信息
李江湖

李江湖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李江湖
关注
重庆好故事
45
节目深度挖掘重庆丰富的历史文化脉络,展示重庆历史人文精华,弘扬重庆历史人文精神,讲好重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好重庆声音。
汇长江 向东方
18
在中华大地的版图之上,长江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奔腾。那滔滔江水,每一朵浪花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每一段河道都铭刻着文明的痕迹,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包容与雄浑。《汇长江 向东方》作为广播节目中心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节目,用八个篇章汇聚着千年的历史底蕴与万代的自然伟力,犹如长江汇纳百川,将无数溪流的力量融合一路向着东方澎湃而去。
北京宴
24
芳华的岁月,愿我们都静好;北京版欢乐颂,写给闺密的长情告白。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散场了,我们还是好姐妹!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红岩烈士何敬平

# 革命诗篇把牢底坐穿

# 重庆扎子洞集中营斗争

# 铁窗诗人革命宣言

# 红岩精神理想信念

# 重庆电力公司工人运动

# 挺进报事件被捕入狱

# 铁窗诗社革命誓言

红岩烈士何敬平生平与革命斗争
何敬平出生于重庆巴南区贫农家庭,早年就读巴县中学(今石砚中学),受进步思想影响参与学生运动。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他投身抗日救亡工作,后因识破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面目,弃军返渝。1945年重庆电力公司事件中,他撰写控诉书揭露特务暴行,领导工人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狱中抗争与《把牢底坐穿》创作
1948年因挺进报事件被捕后,何敬平在扎子洞集中营遭受酷刑仍坚贞不屈。他在狱中创作《把牢底坐穿》,以“铁窗诗人”身份用诗歌鼓舞难友,传递革命信念。诗篇谱曲传唱,成为红岩精神的象征。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何敬平在集中营被枪杀,年仅31岁。
红岩精神与历史影响
何敬平与江竹筠、陈然等红岩英烈共同用生命诠释了红岩精神,其事迹通过铁窗诗社活动、工人运动斗争等载入史册。他的诗作《肚皮饿了要吃饭》等揭露社会黑暗,唤醒民众团结抗争。重庆电力公司事件和挺进报事件成为白区斗争的重要节点,展现了共产党人坚定信念与无畏牺牲精神。
革命文化遗产与传承
何敬平故居、扎子洞集中营旧址等成为红色教育基地,《把牢底坐穿》等诗篇被收录于教科书,其“愿把牢底坐穿”的誓言持续激励后人。红岩精神作为理想信念与爱国情怀的象征,在重庆大地上代代传承,成为革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
大家都在听
庄子的美学密码
庄子的美学密码
《庄子的美学密码》是杜长春老师第二部对庄子思想的研究著作,在此之前曾出版《庄子简文》。《庄子简文》历时35年完成,是对《庄子》原文的改编和升级,文字更简易,内涵更丰富。 《庄子的美学密码》是在《庄子》原文和《庄子简文》基础上的衍生作品。是根据《庄子》的精髓内涵和美学原理,总结出的空然之美、超然之美和渊默之美等61个美学密码,每个美学密码包括四大项,分别是内涵关键词、哲理名言、庄子简文美学故事和美学启示。 杜长春老师的文字优美灵动又极具思想内涵,对《庄子》美学思想的剖析通俗易懂又发人深省,体现了其深厚的国学功底。用轻松的方式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全面深刻的理解美学,那便是读《庄子的美学密码》了。 美学是研究美的学问,它也有自己的历史,也有自己的根源,庄子的美学就是很重要的根源之一。庄子的美学内涵在于,通达心性自由,与天地合一,与万物合一,有此豁达,方能感悟美学内涵,回归人性本真,寻得人生幸福。 杜长春,1963年生于山东陵县,从事国学研究35年,尤其注重庄子、禅学、美学和幸福的深度融合研究,曾出版52万字的《庄子简文》,进行国学讲座80期。是《系统思维教学法》创始人,曾研究发明“杜氏旋转定律、恒角圆定律等5个数学定律”。进行诗歌创作与朗诵16年,曾著《杜长春朗诵诗文集》。
34
50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