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鬼谷子》第一章 捭阖

00:00
02:43
主播信息
十公里读书

十公里读书

思想飘散,不知道该说点啥~
关注
《史记》《上下五千年》等历史 国学专辑
1111
取自《中华典藏公版书》。真实历史,白话译读,趣味秒懂,广谱历史巨著《史记》, 司马迁撰。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中国史》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中国通史,是了解中国历史公认的权威版本。 本书详细地记叙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二十世纪上半叶期间的中国历史。全书按中国历史社会的变迁划分为: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现代五个不同的时期,规模宏大、视野开阔,史识丰富。 本书由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善而成。
《上下五千年》《中国近代史》等历史国学
1009
取自《中华典籍公版书》。白话 真实 趣味秒懂中国历史。 《上下五千年》选择了历史中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材料加以组织,用通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是著名典藏书籍。
《清朝12帝》《红楼梦》等历史 国学专辑
855
取自《公版书》清朝12位皇帝简介。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合之

# 中国通史

# 先秦

# 阳道

# 摆知

文本围绕着开放与封闭展开讨论,强调了周全和保密的重要性。通过开放和封闭来探测对方的真情和程度,并通过摆知和合之来协调阳道与阴道。心灵是精神主宰,意志、情欲、思想和智谋都由口这个窗口出入。因此,用开放和封闭来控制心灵的出入口。

展开
大家都在听
写给孩子的《史记》
写给孩子的《史记》
走进历史长河,聆听岁月回响——《写给孩子的〈史记〉》有声读物简介 在浩瀚的历史星空中,《史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千年的智慧光芒。今天,我们将通过有声读物的形式,带孩子们走进这部史学巨著——《写给孩子的〈史记〉》。 这部作品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倾其心血铸就,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详尽叙述了从黄帝至汉武帝间三千年的风云变幻,帝王将相、儒林游侠等各类人物的事迹跃然纸上。然而原著为文言文,对孩子们来说理解难度较大。为此,编者精心编著了这套适合孩子阅读的《史记》。 全书共五册,第一册溯源上古传说时代的黄帝,直至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勾勒出几千年前帝王与先秦诸侯的风貌,展现国家兴衰与个人荣辱,助孩子宏观把握历史脉络。第二册聚焦智贤名相,以其人生轨迹为蓝本,用现代文学手法展现他们治国安邦的魅力,为孩子成长带来启发。第三册以春秋战国及秦汉武将为线索,讲述西汉以前历史进程。第四册围绕先秦各派代表人物,呈现其思想理论与深远影响。第五册收录儒生、文人、侠客等“士”的故事,他们坚强不屈的抗争精神激励着后世。 历史是生活方式与经历的画卷,帝王兴衰、人物功过、事件内幕、成就背后的付出,皆蕴含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们跟随这套有声读物,引领孩子们在历史长河中畅游,让生活充满乐趣,助力每一个孩子成长为睿智的小小少年郎!
184
5
《史记》白话版  史记白话精读
《史记》白话版 史记白话精读
《史记》,中国古代历史巨著,中国古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并加以精简、补漏、审核,用白话语言为大家诵读、讲解,每天十分钟国学经典,读史明智,本播主非专业播音人士,仅为史学爱好者,专辑如有瑕疵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1355
36
《菜根谭》:中国人的处世智慧
《菜根谭》:中国人的处世智慧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303
143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