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创新药还能强多久?(上)

00:00
01:07:19
主播信息
叫我罗同学

叫我罗同学

基金从业者 | 登记编号:A20211202005581 | 执业机构:上海好买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 姓名:罗纪栋 |
关注
财自由
593
很多时候,看起来最慢的路才是真正的捷径。看起来的捷径,只不过是引人误入歧途的滤镜。 投资终究是认知的变现,要想着固本培元,加深对规律的理解,提升审美能力。投资也不需要比别人跑得快,只要少犯错尤其是不要犯战略错误即可。
理财小客栈
74
每周6更新,专注投资搞钱/个人成长/读书分享 ----------------------- 主理人介绍: 小罗:95后大男孩 学习投资小学生 诗诗:85后温柔姐姐 公募基金运营 联系我们: licai_xiaokezhan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创新药行业趋势

# 港股医药板块表现

# 创新药估值修复逻辑

# 差异化创新药研发

# 双抗药物研发进展

# ADC药物技术突破

# 创新药国际化授权

# 医保控费政策调整

# 药物专利布局策略

# 创新药临床数据验证

# 仿制药集采影响

# 医疗器械市场格局

近期港股医药板块表现显著优于A股,尤其是创新药领域出现估值修复行情。这一波行情的核心逻辑包括:创新药行业经历多年调整后估值处于低位,叠加差异化创新药研发成果进入临床数据验证阶段,双抗药物和ADC药物技术突破成为重要增量。其中,中国企业在双抗和ADC药物研发进展中展现工程化优势,通过快速迭代优化实现海外授权,推动创新药国际化授权交易密集落地。
政策层面,医保控费政策调整趋于缓和,国内创新药定价环境逐步稳定。差异化创新药研发成为行业共识,企业从me-too模式转向更注重专利布局策略的me-better路径,通过突破海外first-in-class药物专利墙,提升临床数据验证效率。国际化市场成为新增长点,大额海外BD交易强化资本市场对创新药行业趋势的认可。
医疗器械领域表现相对平淡,高值耗材受集采影响持续承压,设备类企业增长依赖医院基建周期。仿制药竞争格局因集采加速分化,头部企业通过转型差异化创新维持优势。AI技术对医药研发的影响仍局限在局部环节,如蛋白质结构预测和临床数据分析,尚未对全产业链形成颠覆性变革。
整体来看,创新药行业当前处于估值修复与基本面改善的共振阶段,但需关注临床数据验证失败风险及同靶点药物过度竞争问题。未来两年差异化创新药研发成果的持续兑现将成为行情延续的关键。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