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08

00:00
18:31
主播信息
无来无去123

无来无去123

传播传统文化,弘扬正能量。改变身边每个人。
关注
弟子规
--
一个人这一生只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其一是孝养好父母,其二是教育好孩子。这两件事,都至关重要。其实这两件事又是一件事,就是经营家庭。换句话说,孩子教不好,父母会难过,家庭也不会幸福。所以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教育好孩子,也没有对父母尽孝道,即使他再有钱,再有地位,也是一个失败的人。教育孩子,是每一位为人父母者的重要职责。可以这样说,父亲、母亲,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事业。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把这个事业做好。弟子规,圣人训。至要莫若教子,教育孩子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古人曾说:“至要莫若教子。”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教育孩子这件事,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把孩子教育好,一个家庭才可能幸福、和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健康了,社会才会是和谐的。可见,把孩子教育好,对社会也是一个大贡献。今天,越来越多的父母都感觉到,教育孩子实在是太难了。果真如此吗?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没有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在我看来,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仅仅需要父母给孩子做个好样子而已。正如至圣先师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的确没有什么难的。但有一点必须说明白:父母一定要知道怎样正确地给孩子做样子。因为无论父母做的是好样子,还是坏样子,孩子都会“照单全收”,所以,父母一定要提起教育的敏感度,给孩子做个好样子。
了凡四训
--
《了凡四训》是一本广为流传的劝善之书。作者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黄,字坤仪,浙江嘉善人,是明朝重要的思想家,他在禅学、民生、农业、教育、军事、历法、养生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晚年了凡先生总结人生经验写下四篇短文,当时命名为《训子文》,用来训诫自己的儿子,就是后来广行于世的《了凡四训》这本书。此书核心思想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告诉大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日行一善,终可以改变命运。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积善积恶

# 善心

# 恶心

# 文化

存着恶心反而做了善事是正中偏;存着正心反而做了恶事是偏中正。积累好坏都会有相应结果。舍财作福、救济众人等种种行为都是重要且不容忽视的。

展开
大家都在听
《细讲弟子规》
《细讲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学《弟子规》,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小孩学的。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蔡礼旭,1973年出生于台湾,毕业于师范教育和信息专业,曾任小学教师,课余从事儿童经典教学。在教学相长中,有感于圣贤教育为人生首要教育,遂辞去公职,远赴澳洲净宗学院研习传统文化,并师承儒学耆老徐醒民老师学习儒学,专精研修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蔡礼旭老师自担任安徽庐江文化教育中心训导长以来一直负责该中心教学指导工作,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修身为本、教学为先」为教学宗旨,积极培养伦理道德教育师资和社会教育工作者。至今仍陆续办班教学,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师资人才。同时也在大陆地区各大专院校等进行演讲,并曾应邀至大陆地区教育局做专题讲演报告。也因海南省监狱系统邀请,而配合到监狱管理局中,进行传统文化进监狱活动。期间陆续应邀到中国大陆、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地区,进行了千余场传统文化大型演讲活动,演讲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对于教育界、企业界、政府公务人员、监狱系统等社会各界不同工作层面,阐述中华文化五伦八德在现代化社会中如何运用,既生动活泼又发人深思,真诚感人,言语幽默,获得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与好评。并在马来西亚应邀下,为2000余名华人学校的专职教师进行演讲教学活动。
82
19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