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54观鸟之后:放下人类中心主义,做万物中的「浓人」

00:00
01:15:10
节目详情

近几年,从都市公园的“20分钟效应”到年轻人扎堆挖野菜,从自然摄影的热潮到观鸟群体的壮大,一种与自然重建连接的渴望正在悄然蔓延。当城市生活被效率和倦怠裹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目光投向天空与枝头,在鸟类的羽翼间想象远方,想象一个更大的世界。正如《观鸟的社会史》中写道:“鸟儿们总是在那里,无论我走到哪里,鸟都在提醒着我还有另一个世界,尽管有时与我们所在的世界有交集,但我们永远不能真正地理解那个世界。”

本期《涟漪效应》邀请了我们的老朋友,译者、撰稿人何雨珈以及青年作家、夏宫打工人杜梨,两位也都是观鸟爱好者,一起聊聊在这个普遍倦怠的时代,她们是如何与自然发生新的连接,如何通过观鸟重新认识自己所在的城市,以及当人类中心主义逐渐消解,她们如何重拾生活热情与生命力。

【本期嘉宾】

何雨珈

自由译者,撰稿人,爱荒野,爱观鸟

杜梨

青年作家、译者,夏宫打工人,爱观鸟

【本期主播】

吴筱慧

澎湃新闻镜相栏目编辑

【收听指南】

00:47 今年春天,我们在天台山第一次记录了白腹凤鹛

02:38 再见了,短耳鸮——观鸟带给我们的生命震撼

07:39 真正的自然观察与体验,远超人类共情力的想象

11:21 何雨珈:我的观鸟生涯有一个“王者开局”

15:40 杜梨:在漫天的雪景里看灰鹤,仿佛进入了远古的意境中

16:00 何雨珈:上帝把所有的颜色都给了鸟类

18:17 如何一眼认出“鸟佬”

20:39 聊一聊“七大观鸟之乐”

24:16 何雨珈:观鸟让我长出新的眼睛,重新发现我的城市

29:32 杜梨:我亲手带大了一只雨燕

36:24 “请你把他们当做是以鸟的形式存在的优秀生灵”

41:54 等待、失望和落空,也是观鸟的一部分

45:10 在观鸟时感知物候,既是乐趣,也是悲哀

48:19 在自然中找到对抗倦怠的一个“附近”

51:18 杜梨:我最近的一切好运都是鸟带来的

58:48 何雨珈:《观鸟大年》的幕后故事

01:05:24鸟类旺盛的生命力拥有巨大的感染力

【本期配乐】

Jeremy Fisher - Come Fly Away

Eels - I Like Birds

【本期书单】

J.A.贝克《游隼》

斯坦尼斯瓦夫·乌宾斯基《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

斯蒂芬·莫斯《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

马克·欧柏马西克《观鸟大年》

乔纳生·威诺《鸟喙》

珍妮弗·阿克曼《鸟类的行为》

海伦·麦克唐纳《在黄昏起飞》

海伦·麦克唐纳《以鹰之名》

杜梨《漪》

杜梨《春祺夏安》

电影《观鸟大年》

纪录片《观鸟者:中央公园效应》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