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92: 摩城唱片 | 用一种全新的声音打破与链接

00:00
45:13
节目详情

1959年,摩城唱片诞生于汽车之城底特律。摩城唱片在种族隔离依然严重的20世纪60年代,成为第一个打入主流市场的黑人唱片公司。它不仅促进了黑人音乐的普及,还推动了美国社会在音乐领域的种族融合。摩城唱片有着自己相当独特的音乐风格,这种风格甚至被称为摩城之音。

这期内容并非是为了纪念方大同而作,但却在结尾的时候忽然神来之笔。因为我发现,摩城之音也曾经存在于我们的华语乐坛,即便是惊鸿一瞥,也足以让人感到惊喜,而这本身又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件事。

Why for Jazz 开通了微信听友群。我会对进群的朋友一次性收取199元的入群费,作为对本节目的支持。想要进群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号Y4JZXZS,在确认群规及转账成功之后,我会将你拉进本节目的微信群。

如果想获得部分节目的文字稿,请移步我的小报童:https://xiaobot.net/p/Y4JZ

爵士乐的现场性导致了单纯的音频没办法表现它的全部魅力,因此 Why for Jazz 在小红书和B站开通了视频号 Why for Records,会持续推荐一些我喜欢的爵士乐专辑。第一集已在B站上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 Why for Records 视频号,作为播客伴侣,配合使用。

Playlist of the Show:

[05:19] Jackie Wilson – Reet petite

[09:53] The Miracles – Got A Job

[15:25] Marv Johnson – Come To Me

[21:03] The Marvelettes – Please Mr. Postman

[29:43] Marvin Gaye – What’s Going On

[34:55] Lionel Richie – Say You, Say Me

[40:54] 方大同 – 玩乐

展开
大家都在听
拉罗查《舒曼钢琴作品》
拉罗查《舒曼钢琴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拉罗查演奏舒曼几部著名的钢琴作品。 《维也纳狂欢节》作品26 ,作于1839年,题献给莫南德·席勒,舒曼认为此曲是“一首伟大的浪漫奏鸣曲”,“一份浪漫主义的展品”。题目本身就是一种抢救行动,一开始这部作品定名为《狂欢节:四个音符的玩笑》,其中的“玩笑”据认为主要是掩饰第一乐章源自“马赛曲”的引语,当时在维也纳是严禁“马赛曲”的(舒曼在后来的三部作品中又引用此曲)。了解内情的人知道,此曲记录了1838年舒曼维也纳之行的观感,舒曼去维也纳时,曾想把他的《新音乐杂志》迁往维也纳出版,但是遭到梅特涅当局的无理拒绝。为了抗议这种压制出版自由的行径,舒曼把当时象征革命的“马赛曲”放到《维也纳狂欢节》中,含沙射影地讽刺梅特涅的倒行逆施,暗示维也纳将掀起推翻梅特涅政权的革命风暴。 《b小调快板》作品8,作于1831年。1831-1832年的整个冬天舒曼都在专心致志于《快板》的创作,起初是作为一首b小调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他希望能将全曲献给莫舍勒斯,结果1833年时他只出版了这一个乐章,题献给埃内斯汀·封·弗立肯,是舒曼当时爱上的一位年轻女性,舒曼曾说:“埃内斯汀简直是我童年梦想的化身!”从初稿上可看出《b小调快板》给他带来很大麻烦:他自己后来也说它“除了有好的意图外别无其他可说”。试图将如此狂热的素材组织在一个奏鸣曲式的结构内,舒曼事实上是在试做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想找出完整的东西的意图是很清楚的:在这个离题情节中究竟有多少可追溯到引子,去发现这个情况是很有趣的。在结束时将其激动的b小调起始曲转入宜人的炽热的B大调是非常美的。主题材料被即兴想像的长河带着走而并未真正展开,然而,舒曼在中间部分不定的等音转调肯定产生令人叹为观止的五彩缤纷的颜色。 《升F大调浪漫曲》作品28第二首,作于1839年。为强调开端的中音区和反复简单而又感人的歌曲旋律的重要性,舒曼使用了三行谱表,这可能是为表达对他比利时朋友西莫南·德·席勒的惊异而采纳了他在自己作品中喜用的办法。此曲是以简单的三段体写的,有尾声,类似《为什么》和《梦幻曲》,是简练和干净利落的典范,没有一个音符是多余的。
164
10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