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百年
258

春秋三百年

古人曾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是先人对自己的成就与错误的记录。小到做人、做事,大到治理公司、国家,如果能从历史中借鉴方法或吸取教训,那将事半功倍。 春秋时期当属历史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时期,也是较精彩的时期。 在春秋时期,我们的先辈就已经用理想主义或现实主义去分析当时的外交。西方的霸权、权力、超级大国、两极、多极、一超多强、多边外交、国家利益等外交概念或理论都可以在春秋时期找到回响。而中国特有的“远交近攻”“王道”“霸道”等名词和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宋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管子、秦穆公、孔子、子产、伍子胥、文种、范蠡等外交人物,还等着我们重新去审视其价值。春秋外交既有与现代外交的共同之处,更有自己的独特光芒。
节目(67)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司马江川

司马江川

乾坤容我静,万物任他行。
关注
大明最后的黄昏
139
崇祯帝16岁即位,面对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帝国:西北农民风起云涌,关外后金(清)政权步步紧逼,朝廷内部党争不断,加之小冰河期引发的连年灾荒,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南宋风云录
1435
一位位有心作为的南宋皇帝为何最终多走向了平庸、成为不问世事的“太上皇”?南宋高度富庶的物质文化,为何却无法抵挡蒙古的铁蹄而悄然玉碎? 南宋的政治体制沿袭了北宋的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权力进行限制。军事上,南宋重建了军事力量,形成了如岳家军等强大的军事组织,并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顽强的抵抗精神。经济上,南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海上贸易的繁荣使得南宋成为当时世界上重要的贸易国家之一。文化上,南宋的宋词发展达到巅峰,出现了辛弃疾、陆游等著名词人。穿越时光的隧道,揭开南宋的神秘面纱。
小人物大历史
60
历史不是编排好的剧本,许多不起眼的小人物也可能在不经意间改变历史的走向。平凡人的身上少有权谋之心,容易意气用事,却又闪耀着人性的微光。他们可能出于义愤,便愿意手握屠刀充当杀手,卷入春秋战国的乱世争霸;也可能谋私贪婪,陷害栋梁,加速一个王朝的灭亡;又或者努力奋斗,在卑微的位置建立非凡的功勋,守护诸国和平。 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时代的风气、百姓的真实生活,也能发现历史变迁或重大转折的缘由与烙印,让宏大的历史变得血肉丰满,更为动人。小人物也是历史的主角,他们也值得被看见。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三国人物志
三国人物志
三国人物志,讲述三位三国期间最重要的几位人物,袁绍,孙权,刘备,曹丕和司马懿。因曹操将单独讲述,故未收入其中。 在汉末三国的这段历史中,袁绍是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出身于东汉著名士族“汝南袁氏”,其家族四代中有五人官拜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当时最显赫的三个官职)。由于家庭背景显赫,袁绍年轻时就受到朝廷重用,官至中军校尉,掌管京师卫戍部队。后来董卓专权,天下大乱。袁绍被推举为“关东联军”盟主,带头讨伐董卓。董卓垮台后,袁绍相继占据了冀、青、并、幽四个州(州相当于现在的省,东汉末年全国共十三个州),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割据势力。然而,袁绍最终却没能将优势扩大为胜势。“官渡之战”大败于曹操后,袁绍在北方的势力锐减。公元202年,袁绍病逝。几年后,冀、青、并、幽四个州悉数被曹操吞并,袁绍家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袁绍年轻时就喜欢结交豪强,好养死士,大有模仿战国时期的孟尝君之风。后来袁绍拥兵割据后,对前来投奔的人才也都是以礼相待,比如刘备走投无路时跑到袁绍的地盘,袁绍离开邺城二百里前去相迎。不过,袁绍最大的问题是识人而不会用人,他网罗了大批人才,但在用人方面却远不如他的主要对手曹操。袁绍亲手将自己手中的一副好牌活生生打成了烂牌,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那只能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31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