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庸之道与情绪管理 | 廖志刚
专辑完整版在微信公众号【南方国学】欢迎关注!儒家中庸之道,是中华道统传承中重要的文化结点,是儒门圣贤最高的道德修养和心法所在。本专辑精选《中庸》经典章句,逐字剖析,语言浅白、案例生动、源自生活,覆盖现代人情绪烦扰的方方面面。通过修行,能自动调整分寸,使尺度恰到好处,使现代人的情绪管理有了经典的指引,善为己者,调心而已。按章节次第开始,辗转于心弦之间,拨动内在机关,寻找仁与礼的源头和中国人心源的民族之魂。最后,烦恼皆出此心,从心开始方得始终。
124

现代社会中,效率提升带来技术进步的同时,也挤压了人类认知与体验的深度。机器取代人工制造、电子支付简化交易流程等技术革新,虽解决了传统痛点,却可能削弱人们与真实世界的互动。例如打车软件消除等待的不确定性,却减少了偶然相遇的机会;电子阅读器加快获取速度,但压缩了深度理解的空间。
在学习领域,低效率认知优势显现。实验表明,手写笔记虽速度较慢,却能通过复述关键思想强化记忆,而高效使用笔记本电脑记录的学生,因逐字抄录导致理解碎片化。类似现象出现在阅读中:电子书阅读细节更易捕捉,但纸质文本更有助于全局性理解;电子地图精准定位,但纸质地图提供更广泛的空间关联。
工具与技术的效率差异折射出价值取舍。硅谷痛点解决模式推动便利化,而手工工具复古价值成为新趋势,如手工锻造刀具和机械手表的热潮。这类低效劳动被赋予身份象征意义,呼应了现代人对精雕细琢的追求。肌肉记忆形成过程也印证了低效的必要性——反复练习才能将技能转化为本能,正如健身的高效卡路里消耗与工人的低效劳动目标相悖。
学者指出,效率崇拜需与传统低效平衡。爱德华·特纳的“效率悖论”揭示,过度追求高效可能损害知识内化;作家索尔尼则强调,肌肉作为过时的美,反成现代身份标签。这些现象表明,低效行为虽被技术边缘化,却承载着不可替代的认知深度与人文价值。
沪ICP备06026464号-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14]0587-13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0911603
©2011-2019 qingting.fm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名称:蜻蜓FM | 开发者: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