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主播:南方囡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如下一些方面: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社会变迁。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这包括:为什么个人要加入各种社会群体成为社会之一员?自然人是如何变为社会人的?其内在机制是什么?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及现实环境的作用是什么?人在社会互动中遵循的规则是什么?等等。 (2)在社会结构方面的主要问题有: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什么?人们活动于其中的基本群体形式有哪些?初级社会群体在其成员发展方面的意义何在?它对社会运行的功能是什么?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怎样?它对组织成员和现代社会的意义是什么?社会的纵向结构是怎样的?社会阶层对于社会成员和社会运行有什么作用?社会采用何种制度去维持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结构的改变?社会制度发挥作用的机理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3)在社会变迁方面的基本问题有: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因是什么?它的基本形式有哪些?社会问题对于社会变迁的意义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如何?人类可否规划社会变迁以减少无计划变迁对社会形成的损害?现代社会的变迁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何在?等等。可以发现,社会学关心的基本问题既包括对社会的认识,也包括对人的关怀。
节目(12)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南方囡

南方囡

专注大学生成长!
关注
美学美育
--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生活美学即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是美而舒适的生活方式。
保险法
--
保险法是指调整保险关系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内容主要包括保险合同法、保险业组织法、保险监管法等。凡有关保险的组织、保险对象以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法律规范等均属保险法。免费获取全套的视频版课程等学习资源,请关注公Z号:南方囡。
半导体器件原理
40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insulator)之间的材料,叫做半导体(semiconductor). 物质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等等。我们通常把导电性和导电导热性差或不好的材料,如金刚石、人工晶体、琥珀、陶瓷等等,称为绝缘体。而把导电、导热都比较好的金属如金、银、铜、铁、锡、铝等称为导体。可以简单的把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称为半导体。与金属和绝缘体相比,半导体材料的发现是最晚的,直到20世纪30年代,当材料的提纯技术改进以后,半导体的存在才真正被学术界认可。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王鹏睿主讲|揭秘智囊研修的学问
王鹏睿主讲|揭秘智囊研修的学问
专辑简介: 《王鹏睿主讲|揭秘智囊研修的学问》共2集,主要讲解慧门术数的历史沿革和学术贡献,为听众介绍隐遁在我们身边的极上智慧,让听众了解智囊研修的学问是什么?让想学习传统文化,有拜师学艺需求的朋友来讲,对慧门术数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 主播简介: 王鹏睿,中国国学术数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MBA班特聘国学教授,武汉大学领导干部培训基地特聘国学教授,慧门术数版权课程著作权人,国学术数现代应用与传播专家。 王鹏睿院长毕生专注于国学术数现代应用理念研究和实践应用传播,为国内顶尖的国学术数现代应用专家。他的课程不仅在国内知名高校总裁班传播,而且还最高服务于英国大使馆,开创性的将国学术数融会贯通于英伦绅士文化之中,受到中西方业界人士的一致认同和高度评价。 王鹏睿院长曾在世界五百强排名第四位的外资金融集团AIG(美国国际集团)供职八年,深谙中西管理文化之精髓。自2006年创业以来,一直秉承“弘扬国学,立足术数,培养智囊,服务社会。”的经营理念,专注提供国学术数现代应用领域内的专业服务。 本集内容: 第一集:时长25分33秒,主要讲解什么是国学?什么是术数? 第二集:时长26分24秒,主要讲解慧门术数的历史沿革和中国国学术数研究院学术贡献,知晓慧门术数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历史使命感。 听课收获: 慧门术数为什么是永恒的帝王绝学? 适合人群: 1、学生; 2、上班族; 3、普通国学爱好者; 4、普通术数爱好者; 5、欲拜师学艺专修术数的朋友。 播出时间: 每周二、周五6:30 课后咨询: 1、在听课界面底部提交评论留言; 2、加微信号:wpr008,并发“学员咨询”验证; 3、关注微信公众号:ccanri。 扩展阅读 1、欲了解更多王鹏睿院长相关新闻,请您登录百度、搜狗、360等搜索引擎,直接键入“王鹏睿院长”或“慧门术数”两个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资讯; 2、在头条号、大鱼号、企鹅号、百家号四大自媒体平台上,直接键入“王鹏睿院长”或“慧门术数”两个关键词,即可搜索浏览到王鹏睿院长亲自撰写的原创文章。
--
2
惶然录
惶然录
《惶然录》又名《不安之书》,是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Fernando Pessoa)晚期随笔结集,多为“仿日记”片断体。它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曾经长期散佚的作品,后来由众多佩索阿的研究专家们搜集整理而成。作者在随笔中的立场时有变化,有时是个精神化的人,有时则成了物质化的人;有时是个个人化的人,有时则成了社会化的人;有时是个贵族化的人,有时则成了平民化的人;有时是个科学化的人,有时则成了信仰化的人。这是变中有恒,异中有同,是自相矛盾中的坚定,是不知所云中的明确。正是这种精神气质、这种独自面向全世界的突围,使佩索阿被当代评论家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杰出的经典作家”、“最能深化人们心灵”的作家。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拾译家遗漏,精选出原作的五分之四,译成中文,文笔优美,读来赏心悦目。 费尔南多·佩索阿于1888年生于葡萄牙里斯本,父亲在他不满六岁时病逝,母亲再嫁葡萄牙驻南非德班领事,佩索阿随母亲来到南非,在那儿读小学中学和商业学校。在开普敦大学就读时,他的英语散文获得了维多利亚女王奖。1905年他回到里斯本,次年考取里斯本大学文学院,攻读哲学、拉丁语和外交课程。他常去国立图书馆阅读古希腊和德国哲学家的著作,并且继续用英文阅读和写作。
34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