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乙烯、乙醇、化学反应速率教学

00:00
01:30:01
主播信息
2022林聪聪

2022林聪聪

武穴男孩
关注
研究生学位论文阅读
27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
化学教育
148
化学教师教育研究
中小学教师类
50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元素周期律科学本质

# 研究性教学方法应用

# 启发式教学法问题设计

# 原认知教学知识重构

# 智学型学习兴趣引导

# 乙烯球棍模型构建

# 乙醇情境化教学设计

# 原子半径递变规律

# 化学性质结构关联

# 化学研究性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的科学本质与教学实践
在元素周期律教学中,研究性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运用原子半径递变规律的数据分析,结合核外电子排布与原子结构的动态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科学本质。原认知教学法通过知识重构与思维导图梳理,强化学生对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规律的解释能力。智学型学习法则以化学史实(如门捷列夫发现周期律)为兴趣引导,通过角色扮演与实验验证,深化学生对元素性质与结构关联的认知。
乙烯教学中的模型构建与实验改进
乙烯教学聚焦球棍模型构建与化学性质验证。学生通过动手制作乙烯与甲烷的球棍模型,直观理解碳碳双键的空间构型差异。实验设计优化采用石蜡油分解法,缩短反应时间并增强现象观察的清晰度。通过对比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溴水的反应现象,结合结构决定性质的核心原理,强化学生对加成反应与氧化反应机理的理解。
乙醇的情境化教学与生活联系
乙醇教学设计以生活化情境(如消毒应用、醉酒现象)为切入点,结合趣味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分析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流程,揭示其化学性质(如氧化反应)与羟基官能团的关联。新版教材强调实验改进与实物图示,引导学生从分子结构角度探究乙醇的断键机制,并联系社会价值(如化工原料、能源应用)构建“结构-性质-用途”的知识体系。
教学效果与改进建议
问卷调查显示,91%的学生认可研究性教学对化学学习的促进作用,建议增加化学故事、实验探究等模块以提升趣味性。教师访谈强调需结合学情调整教学方法,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人文教育融合(如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同时优化教学资源支持,确保学生能在自主探究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