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萤火虫

00:00
00:41
主播信息
音乐小便当

音乐小便当

音乐于我,如鱼于猫
关注
伊万卡学古筝
34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西洋有钢琴,东方有古筝,中国人喜欢钢琴,犹如西方人喜欢古筝。
星空夜曲,致一个人的美好
402
午夜时分,仰望星空,倾听安静的钢琴声,一个人也可以很快乐,很美好~~
午后+咖啡+书+音乐
--
午后+咖啡+书+音乐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基辛《肖邦前奏曲全集、第二奏鸣曲、英雄》
基辛《肖邦前奏曲全集、第二奏鸣曲、英雄》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基辛演奏肖邦的24首《前奏曲》、《第二钢琴奏鸣曲》、《波兰舞曲“英雄”》。这是1999年7月30日-8月1日在德国弗莱堡的电视台录音室录制的,在24首《前奏曲》中,原本音乐中的迷人魅力,相当大程度上被基辛这位天才钢琴家重新创作,整体的流动性也受到关注。《第二钢琴奏鸣曲》的演绎气势宏大,《波兰舞曲“英雄”》则充满动态与活力,都是基辛最具魅力的诠释。 《前奏曲》作品28,作于1836至1839年间。共24首,按十二平均律的律制方法,从C大调开始到b小调,以不同的24个调写成的,其排列方法为五度循环,即第一首为C大调,第二首为它的关系小调a小调,第三首为C大调的上方五度的G大调,第四首为其关系小调e小调……依此类推,最后有24首乐曲。有人认为由于这24首前奏曲关系紧密,应看作是一部音乐作品,做连续演奏。这24首前奏曲一般以一个短小的乐思为中心而构成,但是乐思并不是只做单纯的反复,也不做技巧的展开,而是按肖邦的感情做惊人的发展,其中有些曲子有着超凡的演奏技巧,绝不是容易演奏的作品。 《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作品35,作于1837年。肖邦在马尧卡岛疗养失败,住在乔治·桑的故乡。舒曼称之为“神秘莫测的,好像脸带嘲弄的笑容的狮身人面像”。这自然不是像海顿或莫扎特奏鸣曲那样“从前好世道”的音乐,这是肖邦独具一格、真正革新的作品,也是肖邦较为大型的创作里最为强而有力的一部作品。 《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作品53,这首作品的标题为《英雄》,被认为是肖邦作品中的顶峰。库勒千斯基认为,此曲是肖邦从乔治·桑的塔中逃走,听到了穿戴甲胄的祖先的脚步声,看到向着他昂首阔步走来的祖先的雄姿。
299
29
卡拉扬《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二组曲》
卡拉扬《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二组曲》
这张专辑是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第二组曲》、《霍尔堡时代组曲》;西贝柳斯《忧伤圆舞曲》、《莱明凯宁组曲》第二首《图翁内拉的天鹅》、《芬兰颂》。 格里格《培尔·金特》是他为易卜生的同名诗剧所作的配乐,谱于1875年,原有26乐章。1888-1891年间格里格将其中的八个乐章抽出来而成为今天两组各四个乐章的组曲。选入两套组曲的八首乐曲,只按音乐的要求编排,完全不受原剧情节发展的牵制。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作品46。 1、晨歌(第4幕)描写摩洛哥清晨之美景; 2、奥赛之死(第3幕)培尔·金特母亲艾西离世时之哀歌; 3、安妮特拉之舞(第4幕)描写舞娘安妮塔在培尔·金特前舞动,趁机夺走他的马匹; 4、山魔王的大厅(第2幕)描写魔宫的恐怖气氛。 培尔·金特《第二组曲》作品55。 1、英格丽之叹息(第2幕)描写抢劫新娘一幕; 2、阿拉伯舞(第4幕)描述著故事主角培尔·金特在阿拉伯沙漠里看见少女跳舞的场面,露出追求女色的痴迷; 3、培尔·金特归乡(第5幕)描写培尔·金特在回乡路途中遇上暴风雨时之惊险; 4、苏尔维格之歌(第1、4、5幕)描画培尔·金特初恋情人苏尔维格的纯情与美丽。 《霍尔堡时代组曲》作品40 ,是为1884年12月在挪威西南部的卑尔根市举行的纪念霍尔堡诞辰200周年活动而作。霍尔堡(1684-1754)虽然被认为是丹麦文学之父,写作也用丹麦文,但他却是一位纯正的挪威人。在霍尔堡时代,一般所谓有教养的人,写信用拉丁文,同女人讲话用法文,呼唤家中的宠物用德语,只有谩骂仆役时才用丹麦语。霍尔堡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用丹麦文写作,在众多领域有所建树,并使得丹麦文得以规范化。他生前创作了很多喜剧作品,被称为是“丹麦的莫里哀”。因为霍尔堡出生在卑尔根,在丹麦开展文学艺术活动,所以他属于这两个民族的文化。为了纪念霍尔堡诞辰200周年,丹麦作曲家创作了一套组曲,格里格则为了在卑尔根商业广场竖立的霍尔堡雕像揭幕典礼谱写男声合唱《纪念霍尔堡》,并在纪念音乐会上演奏了他的钢琴版《霍尔堡时代》组曲。
66
15
吉列尔斯《钢琴演奏录音辑》
吉列尔斯《钢琴演奏录音辑》
这套9CD合辑是钢琴家吉列尔斯,1954-1972年间与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爱乐乐团、新爱乐乐团合作的演奏录音。 CD1-3收录了吉列尔斯1968年4月29日-5月4日在克利夫兰赛佛伦斯音乐厅,与乔治·塞尔指挥的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的5部钢琴协奏曲。一位是看起来内敛,实际上拥有钢铁般意志力的钢琴演奏家,另一位是以训练要求严格著名的指挥,他们二人相遇之后,会激荡出什么火花呢?在这个录音中,吉列尔斯没有采用早年注入凶猛的火力的演奏,而是偏重在音色的平稳度与抒情的灵性上。吉利尔斯经常强调的“自然”并不是光指音乐的自发性而已。在固定的节奏之外,谨慎的思考可以为乐曲增添不同的效果,就像这个录音中的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他把崇高威严的气势带进这部协奏曲。 CD4收录了吉列尔斯1957年4月30日-5月1日在伦敦阿比路第一录音棚,与利奥波德·路德维希指挥的爱乐管弦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四、五钢琴协奏曲》。路德维希是位奥地利指挥,对音乐的处理工整严谨,吉列尔斯在这个录音中一反他在演奏俄罗斯作品时那种激昂奔放的手法,稳健的速度、遒劲的触键、绵密的结构将古典主义的典雅和贝多芬音乐中的雄浑崇高铺排得丝丝入扣。 CD5收录了吉列尔斯1957年6月1-2日(贝二)、6月19-20日(贝一)在巴黎瓦格拉姆音乐厅,与安德烈·范德努特指挥的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一、二钢琴协奏曲》。这个录音是吉列尔斯正值壮年录制的,他以高超的技巧与丰富的情感变化,细腻地诠释了贝多芬这两部早期钢琴协奏曲。 CD6收录了吉列尔斯1954年3月9-10日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与安德烈·克路易坦指挥的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1954年3月12日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独奏莫扎特《第十六钢琴奏鸣曲》。 CD7收录了吉列尔斯1954年3月11日(拉三)、1955年6月13日(圣二)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与安德烈·克路易坦指挥的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1955年10月19-20日在纽约Capitol Studio独奏肖斯塔科维奇《前奏曲与赋格》的第五首和第二十四首。
17
9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