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6:瘟疫、战争与伦敦大火
51

1666:瘟疫、战争与伦敦大火

1666年是英国历史的分水岭。瘟疫暴发、第二次对荷战争宣告失败,一场严重的火灾侵袭了伦敦,接二连三地对这个国家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历史学家瑞贝卡·里迪尔聚焦这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它们所发生的背景,通过对那些鲜为人知的原始档案的研究,透过一个个非凡历史人物的视角,穿过了那场空前的恐怖与转折时期的历史迷雾,为解读1666年英国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节目(27)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浙江文艺出版社
关注
浙里有艺思
--
这里是浙江文艺出版社出品的文化栏目。书本是我们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因为生活中的许多不解与疑惑,都能在书里找到答案。不只是书本,这里还有你感兴趣的话题,无论是驱赶迷茫,还是对抗平庸,你都能在这里获取力量。欢迎和我们互动,每一个留言和反馈我们都会真诚对待。声音为钥,解锁世界,万卷精彩,等你倾听。
筑草为城丨茶人三部曲
45
小说是“茶人三部曲”之三,故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至世纪末,描述杭家人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之后又迎来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杭家人经历各种考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精神。小说飘散出浓郁的茶文化浸润的气息。 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忘忧茶庄的传人杭九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风流儒雅,却不好理财治业,最终死在烟花女子的烟榻上。下一代茶人叫杭天醉,生长在封建王朝彻底崩溃与民国诞生的时代,他身上始终交错着颓唐与奋发的矛盾。有学问,有才气,有激情,也有抱负,但却优柔寡断,爱男友,爱妻子,爱小妾,爱子女……最终“爱”得茫然若失,不得已向佛门逃遁。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经历的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时代,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衰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族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衰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衰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不夜之侯 | 茶人三部曲
60
《不夜之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的第二部。作者王旭烽。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反映了扎根江南杭州的茶叶世家杭家在这个动荡年代中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际:沈绿爱、杭嘉草等杭家女性惨死在日寇的铁蹄之下;寄草、杭忆、杭汉、忘忧,作为新一代杭家儿女投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有的在战争中牺牲了,有的为了胜利后的明天坚持着中华茶业建设。杭嘉和作为茶叶世家的传人,在漫长的战争年代中,承受了巨大的难以想象的劫难,呈现出中华茶人的不朽风骨。小说着力刻画了战争背景下的文化形态,展示中华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深厚力量。小说在叙述故事的同时描述了我国茶叶行业在这段年代里坎坷的发展史。宏伟的历史叙事和细腻的人物情节描写为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享受。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远征记
远征记
公元前401年,波斯帝国发生内讧,国王阿尔塔薛西斯的弟弟小居鲁士在小亚细亚起兵造反,要夺取他哥哥的王位。希腊斯巴达人科立尔库斯支持小居鲁士,为他招募了一批约13000人的希腊雇佣军,雅典人,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军事家色诺芬在朋友的介绍下,也怀着摧垮波斯帝国的心愿参加了这支军队。远征军在公元前401年从萨尔迪斯出发,萨尔迪斯位于今天土耳其马尼萨省境内。横穿小亚细亚,直抵巴比伦城下(行程2720公里)到了九月,远征军在巴比伦城北面的库纳克萨村击败了薛西斯的军队,但在这场战斗中,小居鲁士却不幸命丧沙场。失去老板小居鲁士的希腊雇佣军紧接着又失去了统兵将领,随后共同商议推举雅典人色诺芬为将领,并在他的带领下返回希腊。然而,这里距离希腊本土距离遥远,大约有3200公里。色诺芬为了迷惑敌人,决定不走远路,而是向北行至黑海,然后从水路返回希腊,这样既可以缩短行军路程,又可以避免沿途受到强敌的袭击。 色诺芬带领这支希腊雇佣军冒险长征,经过无数次战斗,历尽千辛万苦。有波斯帝国的腹地穿越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于公元前400年2月抵达黑海南岸。后来终于撤回小亚细亚希腊殖民地,这次行军来回共约6500公里,13000里。历时一年零四个月。这就是色诺芬长征记的故事。色诺芬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将自己亲身参与的这一伟大史诗性的战斗过程记录了下来。积累了丰富翔实而细致的史料。他所描写的2400年前的部队所经过的城乡村镇的风土人情,平原山岳的自然景观,长途行军的艰难险阻,多次作战时的激烈搏斗以及雇佣军的生活,心理,作战动机和作战部署等等,每个场景都是栩栩如生,生动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这部作品据说直接刺激了几十年后出生的亚历山大大帝,促使他展开了更为宏伟的席卷整个波斯的远征。
167
130
食物简史 | 从餐桌上认识全世界
食物简史 | 从餐桌上认识全世界
这是一场美食文化之旅,这里展现了文明的成就与进程,从史前到现在,再到未来,作者从美食文化的进程讲起,对关于人类饮食习惯的多个问题做了精妙的解读。 一万年前的人类吃什么?一个世纪后的未来人又会吃什么?火、耕种与畜牧是如何诞生的?古罗马皇帝的餐桌上有什么?中国皇帝呢?法兰西国王呢?他们的人民又吃什么?以人肉为食的行为真的消失了吗?性与饮食之间又有什么关联?餐厅在何时又是如何出现的?谁发明了披萨?哪些地方的人吃昆虫?富豪们每天的菜单是什么呢?地球上哪个国家的人最会吃?当总人口超过 100 亿后会出现食物危机吗?明天的我们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操控饮食?吃饭还会是一种社交行为吗?…… 饮食代表在日常生活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在餐桌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箪食一瓢饮,还是漫长岁月中形成的世界饮食文化的交融,以及整个地球上人们的生活轨迹。在人类历史中,食物是许多重大变化的背后主因。在本书中,作者带领我们通过食物的角度,了解人类的进化史。他关心的不是食物是如何改变的,而是食物改变了什么。他讲述的是饥饿是如何塑造文明,食物是怎样促进科技大步前进。它展示了当你坐下用餐时,又有多少文化、社会、经济的因素包含其中。 本专辑特别鸣谢:由雅克·阿塔利所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食物简史》。如若喜欢本书,请到书店购买正版书籍!
193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