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论语别裁 子路第十三_mixdown

00:00
14:27
主播信息
浩润

浩润

人文历史
关注
论语
19
南怀瑾先生讲述的论语与众不同,有许多与古人注解不同之处,令人读之耳目一新。先生将其定名别裁,另有深意。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14
南怀瑾先生自幼饱读诗书,尤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受过多年的熏修,可谓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南师的观点往往有独到之处,让我们来听听南师怎么讲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的神秘。
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48
南怀瑾先生自幼饱读诗书,尤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受过多年的熏修,可谓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其对历史的观点更有独到之处。 跟着南师一起读历史,必然受益匪浅。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妙解《中庸》
妙解《中庸》
中庸简介 一、背景与作者 《中庸》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约成书于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其确切作者尚无定论,但一说是由孔子嫡孙孔伋(子思)所作。该书在宋代被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宋元以后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二、主要内容 《中庸》全书共33章,3568字,内容主要论述人生修养境界和道德行为标准。书中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同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三、核心概念 中庸:指在各种情况下坚持适度、恰当、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它强调“中”即恰当、合适、平衡,以及“庸”即恒常、持之以恒。 至诚:被认为是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关键,强调真诚、诚实的品质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四、影响与意义 《中庸》提出的“中庸之道”和“至诚”等概念,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强调的适度、恰当、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准则,以及真诚、诚实的品质,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注本与解读 《中庸》的主要注本有程颢《中庸义》、程颐《中庸解义》、朱熹《中庸章句》等。这些注本从不同角度对《中庸》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阐述,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书中的思想和精神。
24
1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