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查看能否收听哦~
立即登录

《关于死亡》

00:00
23:07
主播信息
秦恪

秦恪

奋力让生命活成一道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关注
每天十分钟聆听一本书成长一点点
1279
每天10分钟 聆听一本书 成长一点点 深知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倡导攀登者文化,打造终身学习 长期关注个人成长,心智能力,思维模式,以及家庭婚姻和个人理财 高速发展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让人眼花缭乱,每天10分钟聆听一本书,丰富自己,成长自己是当下不错的选择,开车路上,锻炼的时候,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的成长机会,只要我愿意,成长最好的时候就是十年前和当下!
碳达峰与碳中和
180
碳达峰和碳中和基础普及未来机遇与政策法规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生命智慧​
92
圣人王阳明,心学,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王阳明历史上唯一一位立言,立德,立功的圣人,致良知的生命智慧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 死亡质量核心指标

# 临终过度治疗问题

# 缓和医疗核心原则

# 生前预嘱法律文件

# 晚期肿瘤治疗观念

# 临终自然死亡权利

# 无效治疗费用占比

# 自然死亡安宁权利

# 临终医疗费用分布

# 死亡自主选择权

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5年全球死亡质量指数显示,中国大陆在8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71位,死亡质量核心指标严重落后于英国等发达国家。死亡质量指患者临终阶段的生活质量,涉及医疗选择、痛苦缓解和心理关怀等方面。
中国医疗体系普遍存在临终过度治疗问题,典型案例包括巴金先生经六年插管治疗却备受折磨,以及晚期胃癌患者盲目接受创伤性手术。数据显示,中国人一生75%的医疗费用分布在最后的无效治疗上,多数癌症晚期患者在过度治疗后生存期不足一年,且失去生活品质。
欧美国家推行缓和医疗核心原则,承认死亡为正常过程,通过药物控制症状而非延长生命。美国医生身患绝症时多选择最少治疗,强调生活品质而非抢救时长。英国建立缓和医疗机构,协助患者弥补人生遗憾,实现精神完满。
中国近年出现推动临终自然死亡权利的社会行动。罗点点团队引入生前预嘱法律文件,倡导患者自主决定临终医疗措施。案例包括李又兰通过生前预嘱避免创伤性抢救,陈小鲁反思未能帮助父亲尊严离世的遗憾。
医疗观念差异体现在肿瘤治疗领域。朱正刚等专家呼吁改变晚期肿瘤治疗观念,反对无效切除手术。美国采用转化治疗控制病灶扩散,与中国"先开刀后放化疗"的模式形成对比。
社会对死亡权利的认知仍存矛盾。程作斌让晚期父亲放弃治疗返乡终老遭非议,反映公众对死亡自主选择权的理解不足。研究指出,尊重死亡质量与敬畏生命本质相关,需推动医疗体系从抢救优先转向生命品质优先。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