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放松冥想~山泉潺潺

00:00
08:29
主播信息
精进的轲杰

精进的轲杰

资深公务员面试讲师 / 多元思维培训师 / 高考志愿填报&职业规划师
关注
轲杰的100个思维模型/洗涤放松冥想音乐
34
思维模型是我们每个人的底层逻辑,让我们一起变得更加智慧 张轲杰: 资深公务员面试讲师 / 多元思维培训师 / 高考志愿填报&职业规划师
布谷职场|个人提升精选专辑
--
张轲杰 资深公务员面试讲师 多元思维培训师 高考志愿填报&职业规划师 灯不拨不亮,越分享越智慧。理不辩不明,欢迎留言评论。
健身杰说|让健身之路事半功倍
--
一个简单、真实、有温度的健身领域创业者。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巴赫 十二平均律(席夫)
巴赫 十二平均律(席夫)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集是其所有赋格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乐界公认的最高级钢琴材料,被誉为音乐中的"旧约shengjing",它是一部键盘音乐巨作,分为两集,共48首前奏曲和赋格曲,各自具有独立的特性,分别以24个小调写成。是优美绝伦的键盘乐抒情曲集,旋律线条流畅,情绪的流露平稳而含蓄。   席夫不愧为巴赫作品是为权威的诠释者,他的诠释极为中肯,端庄而清丽,却没有书卷气,让这部不可不听的伟大作品增色不少。与其说席夫是在弹巴赫的音乐,倒不如说他是在唱巴赫的音乐。他那明晰而微妙的音色变化,宛如语言的抑扬顿挫,将音乐的快、弱、强、慢都赋予了如歌般的圆润线条,彷佛音乐也能跟着节拍呼吸、喘息。聆听他的诠释绝对不会感觉到一丝的压力,他总是能够流畅而舒缓地向听者倾诉着音乐内在的本质,让乐句如此自然而生动的自指尖倾囊而出,没有过于作做的装饰与凿痕,就像是用言语和听者相互沟通与对话一般。 “因为它实在很美,很多冥想性,有时又很令人激动不安,反正我只当爱乐者,更愿意将巴赫的平均律看作是优美绝伦的键盘乐抒情曲集-当然是巴赫式的而非舒曼式的抒情,线条流畅,情绪的流露平稳而含蓄。更多地是寄情于冥想,寄托于思绪指向冥冥之中,这便有了超然之美,纯净和清澈。这也是在说席夫的诠释:端庄、清丽,却没有书卷气。巴赫没有指明用何种乐器演奏这部作品,现今的演奏和唱片录音,多数是用钢琴。”(此小段摘自李杭育的唱片经典第14页). 此版本是席夫年青时在Decca的录音,另一个版本是席夫在晚年在ECM又录了一次巴赫的平均律,拿London满银圈 头版的4CD 用专业的设备转高品质的WAV上传分享人世间钢琴篇中留下的最高级别的芬芳,感恩存在的一切!
111
72
法佐·赛依《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4)
法佐·赛依《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4)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法佐·赛依,演奏莫扎特的三部钢琴奏鸣曲。 《D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K576,作于1789年,为当时德国公主腓德烈格·夏尔蒂·邬露莉格而作。第一乐章,快板,D大调。奏鸣曲第一主题在主和弦分散和弦上开始,经过句由第一主题后半部发展而成,A大调第二主题也由第一主题引导而来。发展部由呈示部小尾奏的分散和弦开始,再以第一主题开头的分散和弦为材料构成对位。再现部再现第一主题后,再现第二主题,再再现经过句旋律。第二乐章,慢板,A大调。主题反复后,以升f小调奏插入句,主题经32分音符快速音群,以升f小调作反复。再经32分音符经过句,以主调再现主要主题后,以尾奏结束。第三乐章,小快板,D大调,变化的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有轻快的风格,经过句后是属调的第二主题。幻想曲风格的小尾奏后,第一主题再现,发展,第二主题以主调再现后,以第一主题作尾奏。 《D大调第六钢琴奏鸣曲》K284,作于1775年。第一乐章,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在呈示第一主题后,经经过句而呈示属调的第二主题,后面承接同是属调的乐句而完成呈示部。发展部以低音和高音的交替为中心,再现部按原型再现。第二乐章,波兰舞曲风格的回旋曲,行板,A大调。在主题之后,奏有回音或涟音的第一个插入句,回到主题后,第二插句为升f小调,然后再现第一插句,变形的主题作第二次再现而曲终。第三乐章,主题与12段变奏,D大调。主题为法国风格的小型抒情调,第七变奏是d小调,第八变奏再回到D大调,至第十一变奏变成如歌的慢板,最后的第十二变奏则为快板。据说,这是莫扎特最喜欢的一部钢琴奏鸣曲。 《D大调第八钢琴奏鸣曲》K311(284c),作于1777年。第一乐章,精神抖擞的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在轻快的第一主题后,经经过句,以属调呈示第二主题,以4小节作呈示部短结尾。发展部以这个结尾动机而开始发展,发展部接着是第二主题后半部分的倒逆,经8分音符音群,进入用主调展示第二主题。再现部再现第一主题而进入尾奏。第二乐章,富表情的行板,G大调,回旋曲式。主题加以反复后,经经过句,以属调展示插句。主题第二次以主调出现,插句也以主调回来,主题第三次出现而连向尾奏。第三乐章,快板,回旋曲,D大调,结构方式与第二乐章类似。
45
9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什肯纳齐》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什肯纳齐》
这张专辑收录了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演奏的录音,包括肖邦、李斯特、拉威尔、舒曼、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专辑收录的肖邦作品正可欣赏阿什肯纳齐年轻时期的奇妙丰采,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他对三首中篇练习曲完全掌控的能力与完美的克服曲中艰难技巧部份。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阿什肯纳齐的诠释都应该算是为这些乐曲开启历史新页。以前的钢琴家(其实只需要回想罗森塔尔十足迷人的《降A大调练习曲》)惯于降低乐曲的动态以期仍能保有圆润美丽的音色。阿什肯纳齐在七零年代试着重新以肖邦式的个人观点来诠释李斯特。他在纽约演出李斯特七首超技练习曲就收录在这套专辑中。当年这套录音在听众或乐评界都没有得到好评,因此阿什肯纳齐放弃弹奏完整的十二首练习曲以及向《B小调奏鸣曲》挑战。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淀,有人会认为阿什肯纳齐不缺超凡的技巧,也不乏热情与活力来探索李斯特的作品,或许他唯一欠缺的是碰触到世俗一般人的喜好(例如:《第一号梅菲斯托圆舞曲》中段部份)。李斯特之后的曲子是拉威尔《加斯巴之夜》。在这首曲子里(依我的看法,特别是在),阿什肯纳齐的演出同样无可置疑的具有历史性意义。在我认为,能够拿来当成《加斯巴之夜》评比基准的版本包括吉泽金、米凯兰杰利与富兰梭瓦。阿什肯纳齐的诠释不乏丰富的音色,但是旋律线非常干净。低音声部与黑色浪漫主义色彩是这部作品最重要的基础,阿什肯纳齐的表现相当完美。无论李斯特还是拉威尔,阿什肯纳齐的表现就像一位杰出的雕塑家,其它诠释者则是壁画家。
46
48
阿卡多《帕格尼尼小提琴作品全集》
阿卡多《帕格尼尼小提琴作品全集》
这套专辑是著名意大利小提琴家萨尔瓦多·阿卡多与迪图瓦指挥的伦敦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帕格尼尼现存的全部小提琴作品。阿卡多充分地展示了他那以臻炉火纯青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运弓凌厉、乐曲起伏大,听起来让人觉得酣畅淋漓、过瘾解渴。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那版录音的音响效果极为出色,动态大、高音好、低音足,经常被用来作考验视听器材的试音碟片。2009年的《企鹅唱片指南》中推荐为四星。 阿卡多的演奏辉煌而富有歌唱性,具有精湛的小提琴演奏技巧,感情丰富,有异乎寻常的音乐感,能使听众深深着迷。其拿手的演奏曲目是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以及巴赫、维瓦尔第与塔蒂尼等古典作曲家的作品,近年来他的演奏曲目不断扩大。是当前世界上最活跃的小提琴家之一。 迪图瓦是一位充满朝气的指挥家,他的指挥风格十分富有特色,其中既有着满载活力的动力感,又有着温柔细腻的抒情性,对于乐曲的解释,他有着十分端正和高雅的特点,处处体现出了他那极富修养的个性特征。他指挥的乐曲使人感到生气盎然,清晰明朗和干净秀丽,有时给人的感觉就像他的祖国瑞士的那种秀美别致的自然风光一般。 帕格尼尼一方面周游各地演奏,一方面又不断创作不少采用他自己发明的奇绝崭新技法来炫耀技巧的作品,供自己在音乐会上演奏,使得技惊四座的效果因为不断有新的技法出现而得以保持。帕格尼尼的出现,为小提琴这件乐器赋予了非凡的生命力。小提琴的演奏,脱胎换骨,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带来追求超绝技巧的潮流。各种乐器的演奏家,都被刺激去寻求技巧的突破方法。 帕格尼尼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发挥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还将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作品有《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
--
53
布伦德尔《海顿·11部钢琴奏鸣曲》
布伦德尔《海顿·11部钢琴奏鸣曲》
这套专辑是钢琴家布伦德尔演奏海顿的11部《钢琴奏鸣曲》。 布伦德尔是20世纪德奥钢琴学派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今年他已是78岁的老人,如果按这样的年岁和他的艺术成就,真应该列人“硕果仅存’之辈了。 布伦德尔的演奏风格属于成熟与创新并存的一类。他一方面继承了德奥体系的传统,忠于原作、注重乐曲结构和内在张力,一方面又以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丰富的想象力而见长。他的演奏音色变化细腻,情感丰富深邃,善于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对作品的诠释深刻完美,被认为是当今最为学者化的一位钢琴家。 海顿是著名的高产古典作曲大师,除了交响曲与弦乐四重奏(海顿被誉为“交响曲与弦乐四重奏之父”)以及歌剧、清唱剧、弥撒等作品以外,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作品应该属于他最重要的一类创作了。其中,83首弦乐四重奏和52首钢琴奏鸣曲在海顿的创作遗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从创作年代和总体风格来看,应该属于古钢琴奏鸣曲之列。海顿所创作的古钢琴奏鸣曲,其总数至今仍无法确定。在旧全集中共有52部,经乔治·费德尔(Georg Feder)核定的海顿研究所(Jeseph Haydn-Institut, Koln)的新全集中,共有54部。而兰顿(Christa Landon)核定出的,则达到62部之多,不过有音乐史专家认为,这些版本中包含了伪作,又因有些作品的乐谱散佚,无法确定真伪。 尽管如此,海顿的这些钢琴奏鸣曲作品,经过当代钢琴大师的诠释,仍然是非常值得聆赏和收藏的珍品。海顿写作这些作品的时间,是从1761年直到1794年。甚至有记载说,直到生命的最后10年,海顿仍在创作钢琴奏鸣曲。这些奏鸣曲让人看到他作为一位作曲家所取得的巨大发展和进步,而在海顿的其他作品中,并没有如此明显的风格变化。 布伦德尔的这款套碟,涵盖了海顿在中后期所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因而它们既具有代表性,更具有学习欣赏价值。
92
32
瓦茨拉夫·纽曼《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
瓦茨拉夫·纽曼《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
这张专辑是瓦茨拉夫·纽曼指挥捷克爱乐乐团,演奏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纽曼是一位风格非常细腻的指挥家,也许是他身上所固有的斯拉夫民族气质的关系所至吧,他指挥的音乐非常富有抒情性,在对乐曲的表达处理上,他给人的感觉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对感情的处理与控制恰到好处,而对待声音的处理则显得十分清晰和干净。纽曼是一位很好地掌握和表现斯拉夫民族精神与气质的指挥家,他对于这类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的演释是非常出色的,当然,要说最为出色的还是要数捷克作曲家的作品,他对于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和苏克等人的作品,可以说是最为擅长和具有权威性的了,这种特征无论如何是与他和祖国之间的民族血脉关系紧密相联的,这里面既有着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直接影响,又有着生活习俗和精神因素的间接关系,因此无论从思维上还是从气质上都能够达到一种自然的协调一致,这些方面应该说是纽曼能够极其成功地指挥本民族作曲家的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斯拉夫舞曲》是德沃夏克的代表作之一。1877年,勃拉姆斯把德沃夏克介绍给德国出版商希姆洛克,希姆洛克请他按照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的模式写一组舞曲,演奏形式是钢琴二重奏。德沃夏克接受约稿后只用了两个月就写成八首民间风格的舞曲,在创作过程中他发现这些曲子很适合写成管弦乐,于是他索性写了两套手稿,一套是钢琴二重奏的,一套是管弦乐的,作品编号都是46。从那时到现在,流行的是管弦乐《斯拉夫舞曲》,二重奏的演奏机会不是很多。《斯拉夫舞曲》使德沃夏克一举成为国际知名的作曲家,这是因为民族主义音乐当时正在形成潮流,民族风格的音乐有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入欧洲乐坛,激起人们对民族乐派的浓厚兴趣。
51
1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