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弦琵琶曲《春雨》

00:00
06:46
主播信息
呦呦教育

呦呦教育

鹿鸣于谷,呦呦天籁。传统文化,灿若星海。呦呦教育陪伴孩子成长。国兴于少年,激发民族情怀,传播中国智慧!
关注
呦呦学成语
17
[呦呦教育] 鹿鸣于谷,呦呦天籁。 传统文化,灿若星海。 中国成语,承载丰富厚重的人文内涵。 百代甄选,精华传承,陪伴孩子成长。 国兴于少年,传递成语之美,激发民族情怀,传播中国智慧! 《呦呦学成语》采用了多角色情景广播剧模式,语言生动活泼,内容侧重故事性,引人入胜,寓教于乐。听觉熏陶,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兼顾养护孩子视力,让碎片时间更加优化,学习方式更加灵活。
琵琶曲《春雨》
185
《春雨》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作者是朱毅、文博。此曲在济南举办的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中亮相,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此后被各专业院校列为琵琶教材、考级曲目、比赛曲目和音乐会演出曲目,深受听众和专业人士喜爱。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富特文格勒《莫扎特·交响曲、钢琴协奏曲》
富特文格勒《莫扎特·交响曲、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富特文格勒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莫扎特《第40交响曲》,1948.12-1949.2录音;二、法国钢琴家勒费比尔(Yvonne Lefebure)与富特文格勒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第20钢琴协奏曲》,1954.5现场录音;三、奥地利女高音歌唱家威尔玛·利普(Wilma Lipp)与富特文格勒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唱歌剧《魔笛》中《夜后咏叹调》。 法国钢琴家勒费比尔的演奏于法国学院派中带有对莫扎特童真的感悟,奥地利女高音歌唱家威尔玛·利普因饰演《魔笛》中的夜后获得很大成功,在1950年代从花腔女高音转为抒情女高音。她的技术全面、气息宽广,这使得她对于莫扎特的歌剧能够较为轻松的驾驭。富特文格勒堪称德国浪漫指挥学派传统的完美体现者,他的指挥充分展示了天才作曲家的灵光一现,他的指挥风格富于激情,是德国浪漫指挥学派传统的完美体现者,他对于莫扎特的诠释中透着震撼人心的力量,乐队的演奏充实、饱满,演奏与录音俱佳。 《g小调第40交响曲》K550,作于1788年。是莫扎特交响曲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此曲热情洋溢,有着充满感情化的乐思。虽然仍能听出巴洛克音乐的痕迹,但还是促使当时的音乐向前迈进了一步,当它在十九世纪初于莱比锡演奏之际,曾受到“战栗”或“沉缓”等字眼的评语。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步步接近浪漫派的作品。 《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K466,作于1785年。此曲形式之宏大、内容之丰富、戏剧性之强是首屈一指的。它有莫扎特后期交响曲的规模与气势,甚至给人以“贝多芬先声”之感。这是莫扎特少数的小调作品,直接反映了他骨子里渗透着忧郁、阴暗心绪的精神世界。 《夜后咏叹调》又名《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是歌剧《魔笛》中的经典名曲。《魔笛》是莫扎特晚期创作的一部集古典歌剧之精华的精品。剧中各个角色的音乐生动优美并富有特色,各异的形象风格巧妙地组合成一个整体,充满神奇的光彩和圣洁的艺术感染力。这首咏叹调为F大调,4/4拍,较快的速度,音域在f—f3之间。音乐的华丽与力度非比寻常,是花腔女高音声部技巧与表现力高水平的体现,被视为这一声部在歌剧曲目中难度最高之列。
198
9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