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佐:毛病
20

张维佐:毛病

一旦我们跨入彼此的生命中,伴随着相识, 迎面而来的是关系的依赖及接踵而来情绪的失态, 无论那个人存在或者已经消逝,都已经不再是原先的那个自己, 而他的任何举动都一丝一毫地牵引自己,很细微又让人无法知晓的。 Once you breath through the air, I become psycho. Once you leave me and the space become empty, I freak out. No matter you are here or not, once you enter my life, It’s no longer the same with or without you.
节目(1)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星火映画

星火映画

星火映画为一群资深音乐人创建的音乐公司 致力于影视音乐制作
关注
My Thoughts and My
30
My Thoughts and My Dreams, it’s about I want to gather of my ambitions in life to pursue for my career in music and no one could ever stop me to put me into a lifescales of behind as long as I want to live.
微光:看见微光
40
微光,在黑暗中微弱的光芒,象征着希望,看见微光,象征看见希望,是我给自己的一个期许,这是我自己创作的第一张专辑,彷佛在我音乐梦想的道路上看见了一线曙光,不管未来会发生甚么事,我会不会成功,至少我踏出了梦想的第一步,希望能透过这张专辑,告诉大家,不管现在是甚么情况,都要大胆努力的追求梦想,至少不会让自己后悔,专辑里面收录了六首歌,一部分是对感情的抒发,一部分是诗词文学类的歌曲,希望大家会喜欢
周书彦:我回来了
24
“那个男孩”回来了!温暖嗓音让你的返乡之路不孤单。 去年看似空白,其实是周书彦“成长”非常多的一年。和许多人一样,转换成远端工作的书彦获得了与家人共处的珍贵时间,也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能够制作出更好的音乐。《我回来了》这首歌就是书彦往返数千公里,在各地编曲、录音,最后回到家乡才完成的。 疫情让人们习惯“保持距离”,但是对书彦来说,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反而拉近了。歌词里写到“我回来了,一切都变了”,抒发异乡游子的感慨,但是书彦想告诉大家:“把握当下,珍惜身边所有爱你的人,这样世界也许能少一分遗憾,多一分温暖。”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李赫特(3)》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李赫特(3)》
这张专辑收录了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的演奏录音,包括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舒曼的钢琴作品。 李赫特演奏《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概念,尤其第一乐章采取的速度常造成争议话题。在初始的序奏和弦后,他按着采取让人侧目的慢速度。无疑地,这是李赫特突显本曲结构的方法。他早年的同曲目录音(1957年,桑德林指挥)也采取相同的速度。本唱片收录的是与威兹罗基合作的后期版本,其它值得注意的地方还有终乐章的火热结束。李赫特认为该段落需要一点临场式的即兴处理,所以他故意让钢琴超前乐团一点。李赫特与威兹罗基合作录制这版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背景颇不寻常,1956年DG唱片公司派员到布拉格,想录制李赫特演奏的舒曼作品。那次录音相当成功,所以DG马上决定要与李赫特多录一些唱片。但当时李赫特还不能自由出入西方,1959年DG便再派一组录音人员到波兰华沙录音。录音前,他们找来的钢琴频出状况,演奏相当不稳定,使录音不得不暂停。当技术人员调整钢琴时,李赫特不但没有怨声连连,反而在一旁认真聆听每个音,并提供调整的必要建议。 李赫特的敬业态度和完美主义,充份表现在这里六首前奏曲(从作品23到作品32)。根据录音师威德哈根(Heinz Wildhaqen)的回忆,李赫特花了极长的时间录制c小调(作品23-7)和g小调(作品23-5)前奏曲,直至完全满意为止。录音之中并没有任何技巧疏失问题,只是因为李赫特希望达到足够的清晰、力与美的完全融合。李赫特演奏的降B大调前奏曲(作品23-2)无疑是经典之作,即便他十二年后重新录音都无法超越先前的成就。在旧版本中,李赫特的左手有着巨大而强悍的力度。
--
40
盖瑞·卡尔《发烧天碟精选》
盖瑞·卡尔《发烧天碟精选》
被誉为当今最出色的低音大提琴演奏家,盖瑞·卡尔以他的名琴“Amati 1611”演奏最动听的古典小品及通俗曲目。录音邀请到日本知名发烧录音师─高浪初郎,以德律风根真空管拾音器灌录唱片,成音牛筋味十足,层次感出色到甚至可以感觉到每样乐器的定位,有如身历其境的演奏。 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赞誉为居世界领导地位的低音提琴独奏家的盖瑞·卡尔,也是史上第一位将低音提琴独奏作为全职的低音提琴独奏家,其所拥有的由库赛夫斯基遗孀致赠的1611年低音提琴 Amati611 使得他在其音乐生涯上成就无数传奇。 盖瑞·卡尔被誉为全世界一流的低音提琴独奏家,名指挥家里欧波德.史托考夫斯基就曾形容他的演奏技巧已化为神奇,不是一般演奏家能望其项背的。时代杂誌曾讚誉盖瑞·卡尔:在他的双手中,低音提琴能够同时表现出大提琴的丰厚,中提琴的温柔及小提琴的巧。纽约时报也说:他是个拥有特质的音乐家,他能够把听众变成乐迷。伦敦电信日报更指出:盖瑞.卡尔是当代最具音乐巨匠典范的演奏家之一。盖瑞.卡尔不仅演奏技巧卓越,更将低音提琴发展成为超技(Virtuoso)独奏乐器,并尝试各类型音乐,悠游於古典、浪漫、现代乐派中,也常改编其他乐器的作品给低音提琴演奏,甚至还曾录制了一张台湾传统歌谣专辑! 在这张专辑中,盖瑞·卡尔以其精湛的技巧与优美的音色,演奏一些极为动听的古典小品及耳熟能详的通俗曲目,加上日本知名发烧录音师高浪初郎以德律风根真空管拾音器录制,使其琴声更美艳,绝对是张爱乐人或发烧友不能错过,值得收藏的专辑。
11
13
勃拉姆斯《协奏曲、变奏曲、匈牙利舞曲》
勃拉姆斯《协奏曲、变奏曲、匈牙利舞曲》
这张专辑是俄罗斯钢琴家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与德米特里·利斯指挥的俄罗斯乌拉尔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附带由别列佐夫斯基独奏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三首《匈牙利舞曲》。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83,作于1881年。此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1878年春,勃拉姆斯到意大利旅行,这一南欧古国的风土人情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开始构思这首乐曲。1881年三月,作者再度访问意大利,这一次彻底唤起了他的灵感,于是回国后立刻伏案疾书,当年夏天便完成了此曲。实际上,此曲中的意大利风格并不明显,但无疑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堪称勃拉姆斯的代表作品之一。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作品35,完成于1863年。是勃拉姆斯根据帕格尼尼写给小提琴的《第24号随想曲》加以变奏写成的二十八首钢琴变奏曲独奏作品。此曲与勃拉姆斯的其他变奏曲多半是在小范围的沙龙里演奏不同,是完全作为音乐厅的音乐会之用,演奏效果辉煌,是一首炫技性作品。共28段变奏,此曲被视为挑战李斯特的炫技之作,除了高难的炫技演奏外,依然有着勃拉姆斯式的伤感情怀。勃拉姆斯喜欢变奏曲,这也是他倾向于古典形式的证据。 《g小调第一号匈牙利舞曲》约作于1869年前,二十一首钢琴四手联弹曲《匈牙利舞曲》中的第一首。此曲的钢琴独奏改编版,曾是钢琴家克拉拉·舒曼重要的音乐会演奏曲目之一。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