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集:近似口语和朗诵调特点的一首艺术歌曲《跳蚤之歌》

00:00
09:09
主播信息
姑苏阳春面

姑苏阳春面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姑苏阳春面
关注
乐爱-古典名曲导赏
11
一首名曲由一段段音乐动机组合而成,了解了动机,名曲自然耳熟能详。 乐爱-古典名曲导赏——就是一个把一段段音乐主题拆分并讲给你听的导赏节目。 乐爱-古典名曲导赏——为提高大家对古典音乐兴趣而作。 乐爱-古典名曲导赏——为提高大家高雅艺术鉴赏力而作。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凡格洛夫《拉罗、圣-桑、拉威尔》
凡格洛夫《拉罗、圣-桑、拉威尔》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凡格洛夫与帕帕诺指挥的爱乐管弦乐团,演奏拉罗《西班牙交响曲》、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茨冈》。 拉罗《d小调西班牙交响曲》作品21,作于1873年。这部作品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它罕见的标题。实质上,此曲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在拉罗的作品中,经常可看到类似这样“名不副实”的现象。或许是由于曲中所出现的奇特节奏、旋律,以及这些所描绘出来的浓厚的西班牙风格,所以作者才有意加上这个标题的。这部乐曲不但在外表上有华丽的效果和迷人的情调,而且在内容上也颇具深度,不愧为拉罗的代表作。伟大的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听了这部乐曲之后,曾评价道:“这是极为愉快、新鲜而又明朗的乐曲……他的期望并不在于深刻”。 圣-桑《b小调第三号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作于1880年,是题献给萨拉沙萨蒂的。此曲以优美的旋律及近似古典协奏曲的牢固乐曲结构,成为他器乐曲的代表作之一。圣-桑自己对这部作品的介绍是“两山夹一湖”,第一、三乐章是激/情的高山,第二乐章是平静的湖泊。第二乐章非常优美,如歌的旋律宁静祥和。很多人喜欢把这个乐章称为“船歌”。 拉威尔《茨冈》,作于1924年。拉威尔第三期的创作,发挥了印象派的风格,一心想表现自己本来的个性,略有倾向于古典派之势。此曲始终保持了简洁的样式,明白地呈现给人们拉威尔第三期作品的样相。以匈牙利民俗音乐为素材的这首曲子,是献给匈牙利出身的小提琴大师约阿西姆·约瑟夫的孙女伊利亚·达兰妮。此曲于一九二四年四月在伦敦的拉威尔音乐节初演。它吸取了匈牙利的民俗舞曲的风格,由慢拍的拉散及快板的富力斯卡的两部分构成。曲中有许多小提琴高难度技巧的演奏,成为一首很热闹的独奏曲,在结构及演奏技巧的变化上造成了非常优异的效果。这首曲子由含有忧愁的花奏风格的“徐缓拉散”乐段,及次第激烈快速的富力斯卡乐段的两部分构成。
--
9
方锦龙《静夜思》
方锦龙《静夜思》
这张专辑是琵琶演奏家方锦龙与张式业指挥的中国济南前卫民族乐团合作,演奏琵琶协奏曲《静夜思》和《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古曲。 《静夜思》是作曲家肖江创作的大型琵琶协奏曲,描写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忧国忧民,思念家乡的复杂情感。琵琶弦上慢挑轻拢,幽咽断续,而后郁积的情结奔流而出,再现了千年以前的那个月夜,长安的夜宁静如水,用琵琶把诗人逝去千年的那段光阴寻找回来,让我们这些后来人来感动、凭吊、回味、追忆共鸣,一首好诗成就了一首优秀的琵琶曲,用彼此的感动和冥想和逝去千年的诗人一起去读这让人永远也读不够的——不朽的月光。 《阳关三叠》反映了古代人民在征戍徭役压迫下的痛苦,抒发了哀怨别离之情。 《春江花月夜》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引人入胜。 《红烛泪》是粤剧艺人王粤生早年创作的曲子,一直在粤曲演出中广为流传。是一曲青楼女子对影自怜、暗自哭泣的悲歌。 《平湖秋月》平静的湖面、皎洁的月光、垂柳的暗影、晚风的沁香,尽在琵琶的吟唱之中。 《琵琶行》表达了诗人遭贬的悲愤和对民间女子不幸命运的同情,情景交融,颇具感染力。 《云山春色》描写了春天山花烂漫、蓝天白云,一派春意盎然的美丽景色。
113
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