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乡·中国梦——今天,我们给您写封信

名士乡·中国梦——今天,我们给您写封信

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水乡、桥乡、酒乡、戏曲之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无数对绍兴的赞誉中,“名士之乡”最是熠熠生辉,乡贤志士的光彩烛照千秋。 “名士乡·中国梦——今天,我们给您写封信”,回望仁人志士的奋斗历程,讲述绍兴大地的沧桑巨变。 《在故乡怀抱里安睡吧——给谢晋导演的一封信》《中华民族挺直了脊梁——给钱三强同志的一封信》是其中的两封
节目(2)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天目山人

天目山人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天目山人
关注
三集广播剧《老娘舅、洋娘舅》
20
全剧紧紧围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传承和创新主线,聚焦人民调解工作的新发展新要求,讲述了年轻的“老娘舅”罗小青在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和“洋娘舅”马吉姆发生一系列误解、矛盾,其间经受挫折与自我怀疑,最终重新审视自己,坚定信念,积极投身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创新实践的故事。 作品从基层调解员的角度出发,生动展现了“枫桥经验”提出60年来,绍兴儿女与时俱进,不断打造矛盾调解新模式,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的历史征程。 出品人:丁如兴 总监制:黄爱芬、魏建东 总策划:傅勇锋、王存瑞 策划:胡益平、商一兵、季志良 作曲:陈蓉 编剧:陈辉剑 导演:庆新 剧中人物:罗小青由闫萌萌演播,陈忠伟由惠龙演播,马吉姆由任杰演播, 江秀珊由张欣演播,罗志国由宣晓鸣演播,维克多由王旭峰演播, 张老板由季志良演播,参加演播的还有卢力峰、刘莉岩、商一兵、巴赫等 责任编辑:舒文、陈轲 编辑:余晓华、章期豪、金忞焘 录音制作:大河 出品单位: 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 绍兴市委网信办 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
广播剧《浙江第一战——孙端整村隔离》
31
三集连续广播剧《浙江第一战——孙端整村隔离》由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越城区委宣传部出品,越城区孙端街道办事处联合录制。 《浙江第一战——孙端整村隔离》以孙端抗疫保卫战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切入口,依托生活原型,塑造了疫情期间火线上任的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春生、从容指挥孙端抗疫的总指挥以及坚守一线全身心投入到抗疫工作中的医护工作者、村干部、武汉返乡人员等一系列生动形象,用广播剧的艺术形式演绎还原孙端整村隔离以及率先复工复产,最终打赢抗疫保卫战的艰难过程。广播剧有冲突、有情节、有故事,可听性强。此外,剧中融入的社戏、莲花落、水乡等绍兴元素,以及“最萌医患鞠躬照”、为抗疫因公殉职的先进典型何旭峰等绍兴抗疫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例等,会让听众感受到浓浓的绍兴地方特色。 出 品 人:冯立中 总 监 制:单滨新 总 策 划:茹福军、何国永 策 划:商一兵、王月娟、李彰、胡立钊 编 剧:陈辉剑 作 曲:于祥国 导 演:权 胜 剧中人物: 王春生由王磊演播 张咏梅由阎萌萌演播 肖海河由任杰演播 李爱群由孙卓演播 赵忠平由郝明亮演播 李仁宝由季志良演播 总指挥由严燕生演播 参加演播的还有杨墨、芒来、张欣、郭新宇、商一兵和55号棚的演员 旁 白:季志良 报 题:刘静 责任编辑:季志良、王招丽 编 辑:周婵瑾、茹学农、李晓、汪海东
散文:隐痛
16
追溯中学时代往事,心中永远的隐痛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
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
开卷有益,笔下有神。 这里记载着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的发展变迁; 这里描绘出马可波罗笔下“世上最恢弘的一座天城”; 这里有着“江南忆”的意向中,最具浪漫气质的诗词典故; 这里也记载着寻常巷陌的温情、熙攘穿梭的繁华、书院文化的兴盛、山河故人的遗风…… 杭州,是中国文人精神家园中,最重要的落脚点之一,而这套《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则是一次诚恳的探寻、一回真挚的对话——将一座城市文化价值的丰富蕴意、人文品格细细展开,再娓娓道来。 其编撰历时4年,容纳一部专著和十个系列,共一百余册图书; 其内容包罗万千,涵盖城史文化、山水文化、名人文化、遗迹文化、辞章文化、艺术文化、工艺文化、起居文化、风俗文化、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 其表达注重创新,以讲故事、轻阅读、易传播的方式,容纳纸质图书和电子阅读,方便读者静静品味。 “悠久深厚、意韵丰富的浙江文化传统,是历史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丛书立足文化探寻,注重古今观照的探讨交流,亦容纳古为今用的价值探寻,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精品力作。 文化,是城市功能的最高价值,也是城市功能的最终价值,作为走向“文化城市”的坚定一笔,《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即将开启 在这里,我们更深刻地读懂杭州。
--
28
走进《大学》| “走进经典”系列
走进《大学》| “走进经典”系列
一、【作者简介】 陈达隆,旅美学者,融会中西,深研中华传统文化数十年。其学以古圣贤为师,出入各家学术,贯通儒释道精髓。 长期讲学于国内外。在北京发起创立燕京同道书院和燕京读书会,十几年来致力于深耕社会有志青年,定期指导精读经典,组织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蜚声于京城国学界。 在长期教学中形成了独特的学习方法路径:对面亲聆,体贴古人。由此突破古今学术的局限,亲见中华古圣贤的境界传承,揭示中华传统的生命智慧之道。 二、【专辑简介】 本专辑《走进大学.格物致知之道》,是《走进经典》的系列课程之一。 16节精炼讲解,引领听众走进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视角,还原经典的精神脉络,亲见古人的用心和境界,揭示对于当代人的意义和实践应用。 每天10分钟,带给你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 宋代大儒朱熹注释的《大学章句集注》,是八百年来影响最广泛的《大学》文本和注解。 朱子认为,如果用最简要的一句话概括“大学”,就只有四个字:“格物致知”。离开“格物致知”这个核心要点,讲修身和大人君子之道都是空中楼阁。 可见,要懂得朱子讲的“格物”工夫,才算是懂得朱子的学问。而这也是历来学术上的纠缠困惑之域。古今争辩“一草一木都有理”,几百年来,有谁真听懂了朱子说话:“所谓格物,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 我们解读《大学》,特别安排这一门课程,讨论朱子对“格物致知”的解说。重点是介绍朱子“格物致知补注” 指示的功夫和见地,廓清误读,还原古人,传续大人君子之道。 中华圣人之学,从三代传承到孔孟,下启程朱陆王。“格物致知”像武功秘籍一样,传到后来变成了大家都认得字的模样、却不懂其意的秘密法门。 听我们揭开这个秘密: (1)格物的用力处,在打除人欲,穷究天理。 (2)天理,是关于“人类如何在天地间生存”的真理。 (3)格物,是复制古圣人学习的“状态”,而不是一个概念。 (4)致知,是亲见古人心地,惟精惟一,感而遂通。 (5)格物致知,不离日用平常,就是生活的内容。 我们这门课程,围绕朱子的“格物致知补注”,讨论四个部分:疏通朱子注的文意、历来关于“格物”的争议、朱子格物的方法和功夫、白话现代人格物致知的原理。 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大学》这部经典和“格物致知”的体验天地。
--
17
走进《孟子》| “走进经典”系列
走进《孟子》| “走进经典”系列
一、【作者简介】 陈达隆,旅美学者,融会中西,深研中华传统文化数十年。其学以古圣贤为师,出入各家学术,贯通儒释道精髓。 长期讲学于国内外。在北京发起创立燕京同道书院和燕京读书会,十几年来致力于深耕社会有志青年,定期指导精读经典,组织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蜚声于京城国学界。 在长期教学中形成了独特的学习方法路径:对面亲聆,体贴古人。由此突破古今学术的局限,亲见中华古圣贤的境界传承,揭示中华传统的生命智慧之道。 二、【专辑简介】 《走进孟子》,是《走进经典》的系列课程之一。 27节精炼讲解,引领听众走进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视角,还原经典的内在脉络,亲见古人作经典的用心和境界。 每天10分钟,带给你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 孟子生活在先秦的战国时期,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后世被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一百多年来,随着西方文明输入“启蒙”,“圣人”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孟子作为教条退出去,出现越来越多批评孟子的声音。 这是出现在历史大转折时代的历史现象。 孟子对我们当代人,这个意义在哪里?这是我们今天要讲孟子的原因。 孟子的特点,一是“敢说话”,诠释尧舜、孔子等古圣人的思想,譬喻生动淋漓尽致,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二是他“善辩”,说理透彻,言辞犀利,因此也是历史上和学术争论关系最密切的一位人物。 围绕孟子之所以存在这么多的争议,这些解读或“诠释都出于某种时代的原因而陷于先入为主的框架之中,从来没有人老老实实地去听孟子讲话、去读懂孟子。一百年来的混乱现象,源于两千年来没有人真正了解孟子的原意。自然也就没有可能向后代传递孟子的真精神。 我们先要弄清楚,孟子在他那个时代是个什么人,他本来在讲什么。这个道理,是不是不难理解啊?好比一个说向南,一个说向北。你总得先找到北、先认得北。 我们介绍这个课程,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 (1)从源头上讲清楚,孟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孟子思想到底反映了什么样的人格境界,孟子到底在说什么。 (2)聚焦于孟子说“性善”的原理。 这是孟子全部思想主张的核心与基础。抓住这个核心,孟子究竟讲什么、主张什么就一目了然。 (3)孟子说“性善”,原本不是今人所谓“性善论”、不是“人性的哲学”。所有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诠释的,无论是反对还是维护孟子的,都读错了。 (4)我们要从经典文本入手,看看孟子究竟讲什么。
152
28